1895臺灣史上最激烈抗日戰役-臺灣中部保衛戰 | WTFM 風林火山 教科文組織
- ️cwj36
- ️Sat Apr 28 2007
2007年 04月 28日
1895臺灣史上最激烈抗日戰役-臺灣中部保衛戰
Republic of Formosa
臺灣中部保衛戰
吳湯興英雄們~
「短衣匹馬戰城東,八卦山前路已窮。
鐵砲開花君証果,劫灰佛火徹霄紅。」
台灣民主國最為激絕悲壯之戰~
血戰 日本最強天皇親衛軍
日本帝國近衛師團是當時"日本天下第一強"亞洲火力最強大現代化陸軍團之日本天皇親衛軍,團長是北白川宮能久親王。
挾著擊敗清廷甲午戰爭餘威,尚留滯大連港的「近衛師團」,正為戰後「平常日子」感到無聊難耐,突然接獲「征台」任務,好戰成性的日軍,覺得一顯身手機會又來臨了,高呼「滿載!」(日語「萬歲」)之意。
1895年 5 月 22 日,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率領近衛師團分乘 10 艘軍艦,離開大連,前往沖繩港和海軍中將樺山資紀會師,連袂入侵台灣。
清國馬關條約割讓臺灣,爆發不想獨立的臺灣「獨立運動」-「台灣民主國」布署在北台灣的軍隊都是一些唐景崧派人到廣東募來的廣東兵(廣勇),士氣萎靡,軍紀渙散,誠如王松的詩所形容的「將官欲詐千緡餉,丐子堪當一日兵」。
也如美國記者Davison目睹的場景「華兵互相吵鬧,殺害軍官,勒索搶劫、橫行無忌…」。他們之中,甚至為了爭奪陣亡日兵的頭顱以搶戰功而發生內鬥。唐景崧潛逃後,城內的廣東兵焚燒總署,到處搶劫,變賣軍械,官兵變成強盜。
清國的武官以廣勇、湘勇、淮勇為主,如曾喜照 ( 澳底守將 ) 、吳國華、包幹臣、黃翼德 ( 未戰即奔回台北 ) 等,皆缺乏戰鬥意志,不戰而潰。
臺北人唐山官紳士兵大逃亡
唐景崧看了基隆失守局勢不好,與軍務大臣的李秉瑞(前清禮部主事)、內務大臣俞明震(前清刑部主事)等商議。
對防衛軍的不堪一擊,兵敗如山倒的事實加以研判。
其結論是,這些軍隊全是傭兵,全無家眷在台灣,不知為何而戰,不知為誰而戰,以致不戰而潰。況且所有大官家眷皆在彼岸。
其實唐景崧得知滿清政府在二千公里外的北方打敗仗而將台灣要割讓時,即將公款四十萬兩匯往上海,又匯銀訂購大批軍火,但這些銀兩都是為逃亡準備。
況且家中大小全已移居中國,既然生命、財產業已安排心無牽掛,是夜三人以將公款席捲一空潛行至滬尾,藏匿于德商忌利士海運公司。
遂在六月四日,趁著黑夜,不顧一切的搭上德輪亞沙號(Arthur),在德國軍艦Iltis號的護衛下,逃回廈門。如此總統守國僅十四天。
台灣民主國副總統兼義勇軍統領前清進士丘逢甲,得知唐景崧逃走,不敢繼承總統出缺時副總統應有捍衛台灣的職責,進一步也立即逃離台北,先回到故鄉彰化縣銅鑼園。
丘逢甲突然忘了自己是什麼人,暗自西渡廣東時云:「…此地(台灣)非我葬身之地也,須變計早去,父母在世,應求自己平安…」(參閱丘逢甲「嶺雲海日樓詩抄」一九三七年)。
據傳此時這位守國僅二十九天的副總統,乃捲帶公款十萬元 倉徨的逃離台灣回到廣東嘉應州,離台前留下名詩一首:
宰相有權能割地,孤臣無力可回天。
偏舟去作鴟夷子,回首河山意黯然。
詩是很有名,在臺灣還有所大學紀念丘逢甲,但這人捲款落跑,言行不一的行徑令人不敢恭維。
又曾經為滿清政府屠殺反清義民軍的施九緞,即前清副將林朝棟,在傳聞日軍兵至桃仔園,又唐景崧潛逃亡,也一如其他唐山人一樣,毫無戰意,就率兵逃避回彰化,並云:「我戰朝廷不我賞,我避而日本不我仇,我何為乎。」 於是,台灣民主國 主持無人,從成立起僅僅十二、三天即告瓦解。
過去這群由唐山人組成的台灣士紳階層所大聲標榜的「誓死抗日」「與台灣共存亡」等誓言到了關頭時刻,因全無台灣意識都變成向台灣大眾的謊言。
台灣民主國總統唐景崧與統領丘逢甲分別喬裝與捲款逃離台灣前往廈門。至此,日本人所謂"乙未戰爭"征臺之役勝敗之勢漸趨明朗。
5月29日「登澳底,攻基隆,佔臺北城」指示,登陸澳底,並在遭到小幅度抵抗中,於6月3日下午攻取基隆制高點獅球嶺砲臺,6月11日因鹿港商人辜顯榮(辜振甫之父)之助進駐臺北。
最後,6月18日近衛兵團則前往淡水,將沒參加任何戰鬥,幾乎兵不血刃而進佔台北,自行聚集於淡水的數千名原清國兵士,遣返回中國。
相對於台北地區的不抵抗行為,為阻止日軍進入三峽以下的中南部台灣子弟兵,為保鄉衛土而奮身抗戰,犧牲慘烈。
讓本來以「軍事目標」為主的日本總督府與其日軍在「良、匪難辨」情況下,不得不於7月下旬開始在桃園,中壢,甚至大漢溪流域,實施所謂「無差別掃蕩」的焚村與殺害平民事件。
誓與台灣共存亡 吳湯興英雄們
一介書生吳湯興,在台灣民主國成立後,便前去求見丘逢甲,表達擬組抗日義軍的意願。經丘逢甲引薦給總統唐景崧。
獲唐景崧授與義民統領的職位,吳湯興隨即在家鄉招募義勇軍。與姜紹祖(家巨富,以一己之力散家財募勇五百名稱為「纘字軍」,陣亡時年僅二十一)、徐驤等諸多先烈在地方上並肩作戰。
從今天新竹縣境一路作戰至彰化。尖筆山之役的苦戰,大挫日軍攻勢。
台中淪陷之後,以吳湯興、吳彭年、李惟義、徐驤為首的義軍及王得林的七星隊共約3600餘名,在八卦山集結,並誓與台灣共存亡。
8月27日.......
大日本帝國最精銳近衛師團
氣勢洶洶猛撲八卦山~
開始1895年臺灣「中部保衛戰」,最著名的彰化八卦山戰役。八卦山是俯瞰彰化城的制高點和拱衛彰化城的天然屏障,形勢險要,距城東僅1公里。
當時防守彰化的部隊,除了從各戰場聚集來的各路義軍外,還有許多地方武裝,共約3600人。在日軍進攻前,義軍的防禦部署是:王德標、劉得勝各率部守中寮莊;吳湯興、徐驤、湯人貴、羅樹勳等率部守八卦山,李惟義守彰化城。
台灣民主國方面,另有400名兵士利用彰化八卦山砲臺,首度使用重武器的大砲砲擊進駐於大肚溪對岸的近衛師團。
8月27日,日軍近衛師團主力分三路向義軍進攻。
右路兩個大隊由陸軍少將川村率領;左路兩個聯隊由陸軍少將山根率領;中路三個大隊由北白川官能久親王率領。
戰鬥發起後,日軍頭目隔大肚溪偵察八卦山方面抗日軍隊的陣地,守衛八卦山的義軍一發現敵人,立即發炮。敵人猝不及防,詫異竟會遭炮擊。
激戰一天,敵人沒能前進一步。黃昏,日軍大隊強渡大肚溪,徐驤等利用夜幕,進行襲擊,殲滅了不少敵人。
到了夜裏,日軍左路從大竹莊附近山谷僻徑,悄悄爬上八卦山,匍匐到山地。
28日晨,當義軍發現時,敵軍已佈滿山谷,並接近八卦山東側高地。敵精稅部隊近衛師團千餘人用快槍快炮環攻。
抗日軍英勇戰鬥,不怕犧牲,拼死肉搏。
湯人貴、李士炳、沈福山等率部撲向日軍,與敵人展開了白刃格鬥。
八卦山上炮火連天,硝煙彌漫,殺聲震野,雙方為爭奪八卦山陣地展開了殊死戰鬥。
經過3日血戰,義軍首領吳湯興身中數彈,戰死。湯人貴、李士炳、沈福山等亦壯烈殉台灣民主國。
林鴻貴率黑旗軍衝鋒隊七星隊百餘人衝入敵陣,奪吳湯興遺體,又相繼死難。
當徐驤率部且戰且退,突出重圍時,吳彭年正率部在大肚溪南岸的菜光寮同日軍右翼部隊激戰,吳彭年左手握槍,右手掄大刀,率領黑旗軍奮力抗擊。
戰鬥正酣之際,吳彭年遙望八卦山已掛日旗,才知八卦山陣地已失。
吳彭年身先士卒,與黑旗軍的敢死隊馳往救援。半路上匯合了從山上退下來的徐驤餘部,又像猛虎一樣衝上山去。
衝在最前面的是林鴻貴率領的黑旗軍一個小隊,他們奮勇登上山頭,與日軍白刃相搏,一時擊退日軍。
日軍山根少將、緒方中佐,都在這次戰役中受傷而亡。
日軍依靠人多,將七星隊團團圍住,四面環攻。抗日軍浴血苦戰,吳彭年身受重傷,和七星隊戰士們帶傷力戰,最後全部戰死在八卦山頭。
徐驤率20多人殺開一條血路,突出重圍,退往台南。
臺灣義勇軍在彰化八卦山戰役中前仆後繼,表現了有我無敵、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
八卦山爭奪戰是台灣民主國最為激烈壯麗的一場戰鬥。
八卦山淪陷後,日軍砲擊彰化城,老弱婦孺從西門逃出,盡遭日軍殺戮。
8月30劉永福下令各路義軍集結嘉義,並武裝民眾共同抗日。9月1日,王得標率領七星隊及黃榮邦的義軍2500人、林義成義軍3000人、簡精華義軍數千人反攻並收復雲林城,9月2日,苗栗附近的義軍也收復苗栗城,日軍逃往彰化。
9月4日,數路義軍包圍彰化城,屢戰屢勝,但此時傳出糧盡,劉永福數次派人向清朝求援,但清廷嚴禁援台,洋行的破壞,義軍得不到有效的接濟,再加上日本大批援軍趕到。
在相峙數日後,義軍終因 彈盡糧絕,不得不後撤,雲林、苗栗又一次失陷。
在彈盡糧絕的情況下收復的失土又紛紛淪陷。
日本「南進軍司令部」
9月中旬,日軍在台北成立「南進軍司令部」,總計南進兵力達4萬餘人,分別由北白川能久親王、乃木中將以及山口少將率領,分兵進攻台灣南部。
嘉義之戰,義軍設地雷炸死、炸傷日軍700餘人,次日日軍猛烈砲擊嘉義城,半日後城破進入激烈巷戰,在這場激烈的戰役中日軍進衛師團團長北白川能久親王傳聞受重傷斃命。
日本政府突然宣佈日軍近衛師團司令官.北白川宮能久親王於十月二十八日因瘧疾死于台南享年四十九。
日軍從花不到十天,幾乎兵不血刃而進佔台北,到花了將近三個月,才打到彰化,其間真有天壤之別。劉永福逃跑後,屏東六堆的客家子弟仍在對日軍抵抗,直到火燒莊一役慘烈犧牲為止。
一百多年前這場日本所謂「乙未戰爭」與不想獨立的「獨立運動」-臺灣民主國,真是一場好實驗─「立足台灣,心懷中國」的官紳士兵,與「立足台灣,心懷鄉土」的本地義軍,有著截然不同的表現。
以上的兩組實驗,真夠讓我們明白,如果不是真正紮根本土,光靠那些外來統治者的虛文矯飾的宣誓口號,是靠不住的。
北白川宮能久親王之死
日軍登陸台灣的陸戰總司令官,北白川宮能久親王。
這個男人差點就可當上日本天皇的一生,可說是日本近代史的縮影,在日本也算是出名的悲劇英雄。
他原本是伏見宮邦家親王的第九子,明治天皇之叔,日本的第二皇位繼承人;他的命運自從被反維新派的彰義隊擁戴為盟主,又被奧羽越列藩的擁幕同盟在仙台推舉為東武天皇之後,有了波瀾壯闊的改變。
被薩長聯軍擊潰的幕府派慘敗後,他便被軟禁在京都,原以為將以僧侶身份渡過餘生,或是遭到處決。
但他在明治三年(1870)被特赦之後還俗留髮,加入陸軍之後、率領首批日本留德軍官團赴德,經過普魯士陸軍的操練後歸國,成立獨逸(日文發『德意志』音之漢字拼寫)學會,並就任首屆會長,在日本國內成立第一個德文教育系。
隨後能久親王擔任日本陸軍第四師團(大阪師)的師團長,參加甲午戰爭的陸戰,取得勝利。隨後,以中將身份率領陸軍第一師團(近衛師),擔任接收台灣的總司令官。
根據日本的官方說法,能久親王在嘉義時就已經感染瘧疾,在十月底薨斃,但一直拖到六天後的十一月五日才發喪。
但有趣的是,自八卦山會戰負傷後,近衛師團的軍令幾乎都是由總參謀長鮫島重雄所簽發,此後鮮少再有能久親王的身影出現在戰場上,這兩個月的空窗期與六天的拖延帶給臺灣史家無限的想像空間。
此外,日本近代的考據中則出現此一說法:「直後の十月二十八日には、彰化で激しい戰いをした際、負傷された北白川宮能久親王も病に倒れました。」
溪北的彰化則傳說北白川宮是在八卦山戰役,於八月二十六日上午巡視大肚溪戰線時,與隨侍在側的山根信成少將一同被彰化八卦山砲台的大砲擊傷,傷重不治。
雖無法證實這項假說,但是北白川宮當天有前往戰線視察是事實,他有中彈也是事實,山根信成少將陣亡亦是事實,而使這個推論顯得相當合理。
若說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在八卦山之役中負傷,傷重感染不治而硬是拖到十月二十八日才死,那麼當屬此一說法最具可信度。
此外還有許多鄉野傳說:
台南儒者洪棄生在《瀛臺偕亡記》一書就記述北白川宮是在濁水溪南岸的雲林被擊重傷。
嘉義方面的傳說更戲劇化,說是刺客躲在路旁林投樹裡,用採檳榔的長竿鎌刀,劃頸割頭,殺了能久親王。
眾多台灣父老陳述卻都否認日本政府的宣佈,其真正的死因是當北白川宮騎馬渡過曾文溪,從漚汪的蕃仔寮騎馬至佳里在義竹圍林投巷,被埋伏在路邊叢林裡的義民軍,以長竹桿之端加綁鐮刀將北白川宮能久從馬上砍下。
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的頭頸嚴重傷害,傷及血管血流不止,延至台南張厝就醫,但流血過多,無法可醫即死於張厝。
另外,身為第一位在異鄉死去的日本皇家成員,北白川宮能久親王死後並未入祀靖國神社,而是在臺北市今圓山大飯店址興建一座臺灣神社,專門供奉北白川宮能久親王與治臺犧牲的日本軍民官兵。
在一九四四年十月下旬,接受日本策動的印度國民軍領袖錢德拉.鮑斯,乘飛機經台北準備飛往印度時,墜機撞入神社,因此將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神社付之一炬。
據說,錢德拉.鮑斯為了籌備復國之資金而攜帶了一箱寶石,在墜機後散落在事故現場,引發附近居民與日本兵爭先恐後的搶奪寶石。
台灣島嶼原本美麗,受外邦統治了數百年
雖然英雄代代輩出,可惜攏半途來犧牲
坎坷路途且風雨,獨立運動日日大進步
咱著打拼,千萬不可餒志
排除萬難,前途無限,團結就有盼望
咱著打拼,無論任何阻擋
排除萬難,前途無限,勇敢的台灣人
排除萬難,扶持相牽,建設咱的新台灣
FOR TAIWAN FREEDOM!!!
身為一個臺灣人喊『愛 臺灣』
如不能成為被污衊的所謂「臺灣民粹」?
那你們到底要愛什麼?
如果你們不認為國家值得用戰鬥來換取,
那你們還有什麼作為一個人的知覺?
遠離任何被殖民的"幸福"!
做臺灣自己的主人~
建島成一國,莫負臺灣土。
![](https://pds.exblog.jp/logo/1/200508/02/79/e004057920130919211827.jpg)
S | M | T | W | T | F | S |
1 |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ファン申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