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101707U - 口罩滤芯 - Google Patents
- ️Wed Apr 19 2017
CN206101707U - 口罩滤芯 - Google Patents
口罩滤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6101707U CN206101707U CN201621107633.3U CN201621107633U CN206101707U CN 206101707 U CN206101707 U CN 206101707U CN 201621107633 U CN201621107633 U CN 201621107633U CN 206101707 U CN206101707 U CN 206101707U Authority
- CN
-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 filter element
- element body
- user
- mask
- hot melt Prior art date
- 2016-10-09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Respiratory Apparatuses And Protective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口罩滤芯,该口罩滤芯包括滤芯本体,所述滤芯本体为多层滤材热熔或超声波压合成型件;以及用以支撑所述滤芯本体形成立体结构的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为具有一凸起的曲线结构且设于所述滤芯本体外表面。本公开的立体结构滤芯本体的设计能够避免口罩滤芯贴脸的情况,滤芯本体与用户脸部形成的呼吸腔能够加快冷暖气流的交换,减少口罩滤芯与用户脸部之间水汽的聚集,减少用户的闷热感,提高良好的用户呼吸体验。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卫生用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口罩滤芯。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用户佩戴普通的口罩时,口罩滤芯的内表面会紧贴用户的嘴部和鼻部,口罩滤芯与用户脸部之间的呼吸腔较小,可能会阻碍冷暖气流的交换,造成水汽的产生,进而导致用户呼吸的不顺畅。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公开提供一种口罩滤芯,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口罩滤芯与用户脸部之间呼吸腔较小,造成用户呼吸不畅的问题。
具体地,本公开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口罩滤芯,包括:
滤芯本体,所述滤芯本体为多层滤材热熔或超声波压合成型件;
以及用以支撑所述滤芯本体形成立体结构的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为具有一凸起的曲线结构且设于所述滤芯本体外表面。
本公开的口罩滤芯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立体结构滤芯本体的设计能够避免口罩滤芯贴脸的情况,滤芯本体与用户脸部形成的呼吸腔能够加快冷暖气流的交换,减少口罩滤芯与用户脸部之间水汽的聚集,减少用户的闷热感,从而营造良好的用户呼吸体验。当用户折叠或者卷曲滤芯本体后,再次打开滤芯本体时,由于支撑结构的记忆性,滤芯本体可自动恢复到原来的立体结构,便于口罩滤芯的收纳的携带。
根据本公开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结构突出于所述滤芯本体。由此,更好地定型,进而支撑滤芯本体形成立体结构。
根据本公开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结构纵向设于所述滤芯本体,且从所述滤芯本体中部延伸至下部。由此,使得滤芯本体更容易形成与用户脸型相适配的立体结构形状。
根据本公开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滤芯本体设有横向的第一热熔痕。由此,帮助滤芯本体定型在立体结构,保持用户的呼吸空间。
根据本公开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热熔痕朝上凸起且位于所述支撑结构的上方。由此,符合人体工程学因素,使得滤芯本体远离用户鼻部区域,从而使得滤芯本体与用户脸部之间形成较大空间的呼吸腔。
根据本公开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滤芯本体还设有第二热熔痕。
根据本公开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热熔痕为两条且对称分布在所述支撑结构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二热熔痕朝所述支撑结构凸起。由此,隔离出滤芯本体与用户嘴部之间的呼吸空间,进一步确保滤芯本体立体结构的稳定性。
根据本公开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滤芯本体进一步设有第三热熔痕,所述第三热熔痕靠近滤芯本体的边缘。由此,使得滤芯本体与用户脸部两侧之间形成间隙,进一步帮助口罩滤芯形成立体结构,提高口罩滤芯立体结构的稳定性,帮助口罩滤芯形成较大空间的呼吸腔以加快口罩滤芯两侧空气的对流,从而为用户营造良好的呼吸空间。
根据本公开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热熔痕、第二热熔痕和第三热熔痕均为点状热熔线。由此,使得滤芯本体具备记忆性,在滤芯本体被折叠后再次打开时,可按照点状热熔线的痕迹自动恢复立体结构。且点状热熔线可实现更好的结构记忆性。
根据本公开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滤芯本体内表面设有第一密封圈,第一密封圈具有一开口。第一密封圈的开口设于用户的鼻部区域和嘴部区域,以360°与用户脸部肌肤紧密接触,确保了口罩滤芯外部粒子无法从口罩滤芯与用户脸部连接处进入呼吸腔,也更进一步加大了滤芯本体与用户脸部的空间, 避免滤芯本体内表面贴脸的情况发生,能够形成更大的呼吸腔,以增强口罩滤芯的透气性,减少水汽聚集在口罩滤芯内部从而减少用户的闷热感,提供良好的用户体验。
根据本公开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密封圈为TPE密封圈。TPE密封圈具有光滑触感、与用户肌肤亲密无缝接触的特性,可更好地将滤芯本体密封在用户的脸部,产生密封的呼吸腔,使得口罩滤芯外部颗粒无法进入呼吸腔内,确保防护到位。
根据本公开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滤芯本体与第一密封圈之间设有弹性附着层。由此,可更牢固地将第一密封圈固定到滤芯本体上。
根据本公开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附着层的转曲为设定轮廓曲线。由此,在用户佩戴滤芯本体时起到横向的压力和纵向的张力,更好地将滤芯本体维持在立体结构,以使得滤芯本体与用户脸部之间形成较大空间的呼吸腔,利于冷暖气流的交换,减少水汽的聚集,从而为用户营造良好的呼吸空间。
根据本公开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滤芯本体的两侧连接有翼部,所述两翼部分别朝设定方向延伸。由此,可使用户更加舒适地佩戴口罩滤芯,同时使得口罩滤芯更大面积地密封用户脸部。
根据本公开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翼部与滤芯本体一体成型,且翼部的上边缘和下边缘之间的距离沿着所述设定方向逐渐减小。使得口罩滤芯的结构简单、制作方便、设计更加符合人体工程学因素,使得口罩滤芯可以适应并贴合有着巨大差异各种脸型的用户脸部,从而拓宽了口罩滤芯适应人群。另外,此种结构的翼部可以使用户的耳部的受力最小,改善用户耳部受力,提高口罩滤芯佩戴的舒适性。
根据本公开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附着层两侧设有与所述两翼部相对应的耳扣。由此,更牢固地将弹性附着层与滤芯本体连接。
根据本公开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耳扣为环形母扣,所述翼部设有与相对应的环形母扣固定配合的环形公扣。由此,帮助滤芯本体的两翼部定型在立体结构,方便用户佩戴。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口罩滤芯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口罩滤芯的正视图;
图3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口罩滤芯的后视图;
图4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口罩滤芯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参见图1,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口罩滤芯,包括滤芯本体1和用以支撑所述滤芯本体1形成立体结构的支撑结构2。其中,滤芯本体1可以为多层滤材热熔或超声波压合成型件,从而可使得滤芯本体1具有立体结构。
滤芯本体1可独立设计成理想的形状,例如,可将滤芯本体1设计成更大范围地覆盖用户脸部,且与用户脸部之间建立独立的呼吸空间,从而提高口罩滤芯佩戴的舒适性、供用户呼吸顺畅性以及过滤的可靠性等。
具体地,可以根据绝大多数用户脸部形状设计滤芯本体1的立体结构。三维的滤芯本体1可最大程度地模仿用户脸部造型,滤芯本体1可达到无缝的覆盖性和完美的贴合性,提高用户佩戴的舒适性和口罩滤芯过滤的可靠性,同时使得滤芯本体1的中心部内表面与用户嘴部和鼻部之间形成间隙,避免滤芯本 体1的内表面贴到用户的嘴部和鼻部,从而增加冷暖气流的交换空间,减少水汽的产生,进而帮助用户营造良好的呼吸空间。
制作滤芯本体1的滤材可根据需要选择具备滤除空气中雾霾颗粒等的材质,例如无纺布。相应地,滤芯本体1的层数也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为使得口罩滤芯的厚度适中,本公开的滤芯本体1是由四层无纺布叠合而成的。
在本实施例中,滤芯本体1的各层滤材是通过超声压合的,相比与胶水粘合,超声压合的工艺能够有效地减少加工过程中的污染,滤材本体上不会释放出粘接用的胶水所释放出的异味甚至毒气,从而有效提高口罩滤芯的安全性。
本实施例中,支撑结构2为具有一凸起的曲线结构,该支撑结构2设于滤芯本体1外表面的(远离用户的一侧),以支撑滤芯本体1使得滤芯本体1与用户脸部形成一呼吸腔,从而更好地支撑滤芯本体1维持在立体结构。
与帐篷相类似,通过一个支撑结构2对滤芯本体1进行上层支撑,同时滤芯本体1的外部形状作为基底,从而可使得滤芯本体1更好地维持在立体结构。滤芯本体1的外形的设计如同水平方向的钻石形状,可以很好地层叠在外部支撑结构2的内部,同时是与用户脸部形状接触的最佳形状。
参见图1,支撑结构2突出于滤芯本体1,以更好地定型,进而支撑滤芯本体1形成立体结构。
本实施例中,支撑结构2为一纵向(例如用户脸部的上下方向)设于滤芯本体1外表面,且该支撑结构2是从滤芯本体1中部延伸至下部的。该中部位于滤芯本体1上高于用户鼻梁的位置,凸起的顶点位于用户鼻梁的位置处,以使得滤芯本体1更容易形成与用户脸型相适配的立体结构形状。
具体地,支撑结构2采用超细纤维材料,例如PU(Poly urethane,聚氨酯)或者尼龙等,通过热压成型工艺制作在滤芯本体1的外层上的,使得支撑结构2可具有良好的支撑性、三维成型性、柔软性和记忆性,确保滤芯本体1具有良好的纵向张力以保持良好的立体结构。应当理解的是,热压成型工艺可造就在同一种材料上的动态的适应性,稳定的立体结构性和微拉伸的织物属性。
这样,由于支撑结构2具有良好的支撑性,从而可以可靠地支撑滤芯本体1, 使滤芯本体1与用户脸部之间形成一较大空间的呼吸腔,从而加快冷暖气流的交换,减少滤芯本体1与用户脸部之间水汽集聚,给佩戴口罩滤芯的用户营造良好的呼吸空间。当用户折叠或者卷曲滤芯本体1后,再次打开滤芯本体1时,由于支撑结构2的记忆性,滤芯本体1可自动恢复到原来的立体结构,便于口罩滤芯的收纳的携带。
参见图2,可利用热熔工艺在滤芯本体1上加工出具有与用户鼻部区域相对的第一热熔痕11、与用户口部区域相对的第二热熔痕12以及靠近滤芯本体1边缘处的第三热熔痕1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热熔痕11、第二热熔痕12以及第三热熔痕13均为点状热熔线,以帮助滤芯本体1定型在立体结构,保持用户的呼吸空间。
参见图2,第一热熔痕11横向(例如用户脸部的左右方向)设于所述滤芯本体1上。本实施例中,第一热熔痕11位于支撑结构2的上方,且第一热熔痕11朝上凸起,以符合人体工程学因素,使得滤芯本体1远离用户鼻部区域。
具体地,凸起的顶点与支撑结构2的顶部或支撑机构的延伸线相交,以构成滤芯本体1的结构筋条,可有效地加强滤芯本体1结构的稳定性,确保滤芯本体1保持良好的立体结构,具有良好的横向压力,第一热熔痕11和支撑结构2相配合使得滤芯本体1与用户的鼻部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贴合。
本实施例中,支撑结构2的顶部与第一热熔痕11的中心点相交,第一热熔痕11相对于支撑结构2是左右对称的,以更好地帮助滤芯本体1与用户鼻翼两侧的脸部形成呼吸空间,且这样的设计更加符合人体工程学因素。
第二热熔痕12为两条且对称分布在支撑部的两侧。参见图2,第二热熔痕12朝向支撑结构2凸起,以隔离出滤芯本体1与用户嘴部之间的呼吸空间,进一步确保滤芯本体1立体结构的稳定性。
第三热熔痕13的整体轮廓与滤芯本体1边缘轮廓相同,且靠近滤芯本体1的边缘附近,例如第三热熔痕13距离滤芯本体1边缘1mm-3mm(单位:毫米),本实施例第三热熔痕13距离滤芯本体1边缘2mm。从而使得滤芯本体1与用户脸部两侧之间形成间隙,进一步帮助口罩滤芯形成立体结构,提高口罩滤芯立 体结构的稳定性,帮助口罩滤芯形成较大空间的呼吸腔以加快口罩滤芯两侧空气的对流,从而为用户营造良好的呼吸空间。
参见图1,滤芯本体1内表面(靠近用户的一侧)设有用以接触用户脸部的第一密封圈4。本实施例中,第一密封圈4具有一开口,并熔接在滤芯本体1的内表面。其中,第一密封圈4的开口设于用户的鼻部区域和嘴部区域,以360°与用户脸部肌肤紧密接触,确保了口罩滤芯外部粒子无法从口罩滤芯与用户脸部连接处进入呼吸腔,也更进一步加大了滤芯本体1与用户脸部的空间,避免滤芯本体1内表面贴脸的情况发生,能够形成较大空间的呼吸腔,以增强口罩滤芯的透气性,减少水汽聚集在口罩滤芯内部从而减少用户的闷热感,提供良好的用户体验。
第一密封圈4的外径稍小于滤芯本体1,第一密封圈4是通过超声波粘合到滤芯本体1内表面边缘附近的,以减少污染,提高口罩滤芯的安全性,同时第一密封圈4能够最大程度的与用户脸部贴合,实现滤芯本体1的边缘与用户脸部之间缝隙的密封。其中,第一密封圈4的外壁与滤芯本体1边缘之间的距离取值范围为1mm-3mm,例如可以为2mm。
第一密封圈4可使得滤芯本体1保持紧密张力,使得滤芯本体1形成一个富有弹性并适应用户脸部形状的结构,同时构建一个立体小型空间,让用户可以舒适地呼吸。
可根据需要选择对用户皮肤无害的弹性材料制作第一密封圈4。例如,第一密封圈4为硅胶圈或TPE(Thermoplastic Elastomer,热塑性弹性体)密封圈,硅胶圈和TPE密封圈具有光滑触感、与用户肌肤亲密无缝接触的特性,可更好地将滤芯本体1密封在用户的脸部,产生密封的呼吸腔,使得口罩滤芯外部颗粒无法进入呼吸腔内,确保防护到位。
在通过第一密封圈4密封用户脸部与滤芯本体1之间缝隙后,滤芯本体1和用户脸部之间可能存在一些较难密封的部位,例如,用户鼻梁两侧区域(即脸颊和鼻子的转折处)、用户下巴、下颚交界区域,对这些较难密封的部位如果密封不到位,可能会造成外部颗粒的进入,影响滤芯的过滤防护效果。
为确保滤芯本体1在更大范围内与用户脸部保持连续的紧密贴合,第一密封圈4的顶部设有第一密封垫5,第一密封圈4的底部设有第二密封垫6,以实现二次密封,进一步避免外部颗粒进入滤芯本体1与用户脸部的空间。
可选地,所述第一密封垫5是朝着第一密封圈4的开口中心凸伸的,用以与用户鼻梁两侧的皮肤接触以密封所述滤芯本体1与用户鼻梁两侧之间的缝隙。所述第二密封垫6是朝着第一密封圈4的开口中心凸伸设置的,用以与用户下巴、下颚交界区域接触以密封所述滤芯本体1与下巴、下颚交界区域之间的缝隙。
第一密封垫5和第二密封垫6用以确保滤芯本体1在更大范围内与用户脸部保持连续的紧密贴合,特别是针对一些难以达到密封的用户脸部区域,例如鼻翼两侧脸颊凹槽,以及下巴与下颚交接处。
第一密封垫5和第二密封垫6均为双层结构,双层结构能够提供更好地涵盖能力,可最大限度的贴合用户脸部,避免漏气,可达到更好的密封和防雾的效果。同时双层密封垫为不同尺寸脸型起到选择性适应的效果,并对于一些难以密封的部位,例如脸颊和鼻子转折处、下巴的转角处等部位,起到二次密封防护的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双层密封垫采用注塑与包胶工艺生产,运用超声与口罩滤芯进行定位。加工过程无需采用胶水,实现第一密封垫5和第二密封垫6卫生环保且无毒,提高口罩滤芯的安全性。
第一密封垫5和第二密封垫6均为硅胶或TPE材质,硅胶密封垫材质柔软,具有光滑的触感,且能够与用户肌肤无缝接触,可适应性地贴合不同尺寸的脸型,实现更好的密封与用户体验。
参见图3,为符合人体工程学因素,第一密封垫5的纵向高度由中间向两侧逐渐减小,且第一密封垫5从用户鼻梁处向用户耳部延伸,直至用户脸部与耳部的交界处,以更好地与用户鼻翼两侧的脸颊的凹槽配合,能够更大面积的贴合用户脸部,最大限度地提高口罩滤芯的密封性。
相应地,为符合人体工程学因素,第二密封垫6的纵向高度也是由中间向 两侧逐渐减小,以更好地对用户下巴与下颚交接处进行密封。
第一密封圈4、第一密封垫5和第二密封垫6的设计能够让整个口罩滤芯保持紧密张力,使得口罩滤芯整体形成一个富有弹性并适应用户脸部形状的结构,营造一个良好的呼吸腔。
本实施例中,第一密封垫5与第一密封圈4、第二密封垫6与第一密封圈4均为一体成型的,使得口罩滤芯的结构简单。
参见图1,第一密封圈4与滤芯本体1之间设有弹性附着层7,该弹性附着层7为塑料框架,可适应性的贴合不同的脸型。塑料框架可为口罩滤芯装配提供完整性的结构,同时作为二次注塑的第一密封圈4的附着底层。
本实施例中,第一密封圈4上设有用于嵌入弹性附着层7的凹槽41,可更牢固地将第一密封圈4固定到滤芯本体1上。
弹性附着层7的转曲为设定轮廓曲线,该设定轮廓曲线由用户脸型轮廓确定,以在用户佩戴滤芯本体1时起到横向的压力和纵向的张力,更好地将滤芯本体1维持在立体结构,以使得滤芯本体1与用户脸部之间形成较大空间的呼吸腔,利于冷暖气流的交换,减少水汽的聚集,从而为用户营造良好的呼吸空间。
弹性附着层7与滤芯本体1内表面、第一密封圈4与弹性附着层7之间均是通过超声波组装的,以有效地减少加工过程中的污染,滤材本体上不会释放出粘接用的胶水所释放出的异味甚至毒气,从而有效提高口罩滤芯的安全性。
参见图1-4,本实施例的口罩滤芯还包括两翼部3,两翼部3连接在滤芯本体1的两侧且分别朝设定方向延伸,该设定方向为用户相应侧耳门的方向,从而可使用户更加舒适地佩戴口罩滤芯,同时使得口罩滤芯更大面积地密封用户脸部。
在本实施例中,两翼部3与滤芯本体1是一体成型的,结构简单,且制作方便。
翼部3的上边缘和下边缘之间的距离沿着朝设定方向逐渐减小,也就是说,沿着从用户鼻梁到耳部的方向,翼部3在上下方向上的宽度逐渐变窄。由此, 使得翼部3的设计更加符合人体工程学因素,使得口罩滤芯可以适应并贴合有着巨大差异各种脸型的用户脸部,从而拓宽了口罩滤芯适应人群。另外,此种结构的翼部3可以使用户的耳部的受力最小,改善用户耳部受力,提高口罩滤芯佩戴的舒适性。
参见图2,两翼部3的边缘设有第四热熔痕,以增加滤芯本体1立体结构的稳定性。第四热熔痕的形状与翼部的外边缘的形状相同,且第四热熔痕至翼部边缘的距离取值范围为1mm-3mm,例如可以为2mm。
弹性附着层7两侧设有与两翼部3相对应的耳扣8,该耳扣8为环形母扣,两翼部3设有与相对应的环形母扣固定配合的环形公扣。具体地,环形母扣是嵌入翼部3的环形公口31上的,更加牢固地将弹性附着层7与滤芯本体1连接,形成一个整体,同时帮助滤芯本体1的两翼部3定型在立体结构,方便用户佩戴。
参见图1-4,环形母扣包括纵向端和圆弧端,纵向端和圆弧端相连以形成扣接用户耳部的母口81。纵向端和圆弧端连接处形成的倒角能够帮助母口81固定到用户的耳部。
相应地,环形公扣上设有相对应的纵向端和圆弧端,以与环形母扣相配合,以形成扣接用户耳部的公口31。
本实施例中,环形母扣是半硬化的且与弹性附着层7是一体成型的,结构更加简单。环形母扣的材质与弹性附着层7相同,加工简便。
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例的上述口罩滤芯可应用于口罩中。
在本公开的描述中,“上”、“下”、“前”、“后”、“左”、“右”应当理解为口罩滤芯佩戴用户面部时,用户自身的“上”、“下”、“前”、“后”、“左”、“右”方向。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公开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 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7)
1.一种口罩滤芯,其特征在于,包括:
滤芯本体(1),所述滤芯本体(1)为多层滤材热熔或超声波压合成型件;
以及用以支撑所述滤芯本体(1)形成立体结构的支撑结构(2),所述支撑结构(2)为具有一凸起的曲线结构且设于所述滤芯本体(1)外表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罩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2)突出于所述滤芯本体(1)。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口罩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2)纵向设于所述滤芯本体(1),且从所述滤芯本体(1)中部延伸至下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罩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芯本体(1)设有横向的第一热熔痕(11)。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口罩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热熔痕(11)朝上凸起且位于所述支撑结构(2)的上方。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口罩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芯本体(1)还设有第二热熔痕(12)。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口罩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热熔痕(12)为两条且对称分布在所述支撑结构(2)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二热熔痕(12)朝所述支撑结构凸起。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口罩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芯本体(1)进一步设有第三热熔痕(13),所述第三热熔痕(13)靠近滤芯本体(1)的边缘。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口罩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热熔痕(11)、第二热熔痕(12)和第三热熔痕(13)均为点状热熔线。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罩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芯本体(1)内表面设有第一密封圈(4),第一密封圈(4)具有一开口。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口罩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圈(4)为TPE密封圈。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口罩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芯本体(1)与第一密封圈(4)之间设有弹性附着层(7)。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口罩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附着层(7)的转曲为设定轮廓曲线。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口罩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芯本体(1)的两侧连接有翼部(3),所述两翼部(3)分别朝设定方向延伸。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口罩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翼部(3)与滤芯本体(1)一体成型,且翼部(3)的上边缘和下边缘之间的距离沿着所述设定方向逐渐减小。
16.如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口罩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附着层(7)两侧设有与所述两翼部(3)相对应的耳扣(8)。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口罩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扣(8)为环形母扣,所述翼部(3)设有与相对应的环形母扣固定配合的环形公扣。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1107633.3U CN206101707U (zh) | 2016-10-09 | 2016-10-09 | 口罩滤芯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1107633.3U CN206101707U (zh) | 2016-10-09 | 2016-10-09 | 口罩滤芯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6101707U true CN206101707U (zh) | 2017-04-19 |
Family
ID=585289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21107633.3U Active CN206101707U (zh) | 2016-10-09 | 2016-10-09 | 口罩滤芯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6101707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418800A (zh) * | 2016-10-09 | 2017-02-22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口罩滤芯 |
CN111567951A (zh) * | 2020-06-15 | 2020-08-25 |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 一种提高防护口罩透气率的装置 |
US11219786B2 (en) | 2017-11-13 | 2022-01-11 |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 Inner shell and mask including same |
-
2016
- 2016-10-09 CN CN201621107633.3U patent/CN206101707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418800A (zh) * | 2016-10-09 | 2017-02-22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口罩滤芯 |
US11219786B2 (en) | 2017-11-13 | 2022-01-11 |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 Inner shell and mask including same |
CN111567951A (zh) * | 2020-06-15 | 2020-08-25 |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 一种提高防护口罩透气率的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360845B (zh) | 2017-12-12 | 口罩滤芯及其加工方法 |
CN105795554B (zh) | 2018-07-27 | 口罩 |
CN206101707U (zh) | 2017-04-19 | 口罩滤芯 |
CN104587580A (zh) | 2015-05-06 | 面罩 |
KR102594720B1 (ko) | 2023-10-27 | 마스크 |
CN105288891B (zh) | 2020-12-29 | 防毒面具和防颗粒物呼吸器及其制造方法 |
KR20200002572A (ko) | 2020-01-08 | 마스크 |
KR20060083536A (ko) | 2006-07-21 | 프레임 마스크 |
KR102570172B1 (ko) | 2023-08-25 | 마스크 |
WO2017208260A1 (en) | 2017-12-07 | A flat fold filtering face piece mask,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reof |
CN206150524U (zh) | 2017-05-10 | 口罩滤芯 |
CN212117183U (zh) | 2020-12-11 | 密封加强型口罩 |
CN109172977A (zh) | 2019-01-11 | 柔性衬垫、呼吸用罩壳结构及呼吸界面接口 |
CN207477006U (zh) | 2018-06-12 | 一种立体透气可替换滤芯口罩本体和口罩 |
CN205624583U (zh) | 2016-10-12 | 口罩 |
CN203555199U (zh) | 2014-04-23 | 一种口罩 |
CN204815436U (zh) | 2015-12-02 | 防毒面具和防颗粒物呼吸器 |
US3895397A (en) | 1975-07-22 | Flexibly hinged eye piece headgear |
CN206443256U (zh) | 2017-08-29 | 气密性舒适型口罩 |
CN212014494U (zh) | 2020-11-27 | 一种儿童口罩 |
CN106418800B (zh) | 2019-03-15 | 口罩滤芯 |
CN201543135U (zh) | 2010-08-11 | 一种防尘防毒面具 |
CN104208829B (zh) | 2018-10-12 | 空气过滤组件及鼻用空气过滤装置 |
CN205378874U (zh) | 2016-07-13 | 一种口罩 |
CN206284439U (zh) | 2017-06-30 | 防尘防起雾立体口罩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2017-04-19 | GR01 | Patent grant | |
2017-04-19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