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wikipedia.org

东丹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 ️Thu Jul 10 2014

東丹

926年—952年或982年
首都天福城
政府帝制
历史时期古代

• 渤海國灭亡,遼國皇太子耶律倍受封東丹。

926年

• 终结

952年或982年
前身 继承
渤海國
遼朝
今属于 中华人民共和国
 朝鲜

东丹(926年—952年或982年)是辽朝灭亡渤海国后在其地设立的一个属国。930年,首任东丹国王耶律倍逃奔后唐,东丹名存实亡。952年,末任东丹国王耶律安端死后,无人继承王位。辽朝可能于982年取消东丹国建置。


中国东北地区历史
中国东北史前史
燕国 (辽西郡) 箕子朝鮮 东胡 肃慎 濊貊
(辽东郡)
秦朝 (辽西郡)
(辽东郡)
西汉 (辽西郡) 卫满朝鲜 匈奴
(辽东郡)
(漢四郡) 扶餘國 沃沮 高句丽
东汉 (辽西郡) 乌桓 鲜卑 挹娄
(辽东郡)
(玄菟郡)
曹魏 (昌黎郡) (公孫度)
(辽东郡)
(玄菟郡)
西晋 (平州)
慕容部 宇文部
前燕 (平州)
前秦 (平州)
后燕 (平州)
北燕
北魏 (营州) 柔然 契丹 库莫奚 室韦 勿吉
东魏 (营州)
北齐 (营州)
北周 (营州)
隋朝 (柳城郡) 突厥汗国 靺鞨
(燕郡)
(辽西郡)
唐朝 (营州) (松漠都督府) (饶乐都督府) (室韦都督府) (黑水都督府) 渤海国
(渤海都督府)
(安东都护府)
辽朝 (上京道)
(中京道)
(东京道)
女真 东丹国
定安国
(东京道)
金朝 (东京路) (上京路)
東遼 大真國
元朝 (辽阳行省)
明朝 (辽东都司) (奴尔干都司)
建州女真 海西女真 野人女真
清朝 (东三省东三省总督·黑龍江將軍吉林将军盛京将军)
(满洲地区) 帝俄外满洲
中華民國
奉系军阀
远东共和国
苏联远东
东北最高行政委员会
满洲国
苏联占领下的满洲
中華民國
东九省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东北地区
俄罗斯联邦远东
政区、政权大部在今东北三省者用粗体。
参见

辽太祖天显元年(926年),辽与渤海国的战争以辽的胜利结束,封皇太子耶律倍于其地,称“人皇王”,因渤海在辽东方,故名为东丹国(东契丹之意[1])。建都于渤海故都忽汗城,改名为天福城(今中国黑龙江省宁安市),年号甘露。东丹国按照渤海制度治理,君主有权任命百官,每年向辽国贡纳细布五万匹、粗布十万匹、马一千匹。有四个宰相,契丹渤海人各有二个。

不久,辽太祖死,耶律倍前往辽皇都宫(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境内)奔丧。天显三年(928年)十二月,耶律德光升东丹的东平郡为辽国南京(今辽宁辽阳北),强行自天福城徙东丹人民充实东平郡,天福城遂衰落。天显五年(930年),耶律倍因受德光猜忌,逃奔后唐,东丹国名存实亡,后继者为其长子耶律阮

天显六年(931年),辽按照渤海国的旧例,在南京设立中台省。会同元年(938年),将南京改名为东京。

天禄元年(947年)耶律阮成为契丹皇帝,以耶律安端主东丹国。应历二年(952年)十二月,耶律安端死,其继任者史无记载[1]。作为东丹国行政机构的中台省一直存在到辽圣宗时期。也有部分学者认为东丹国大约至少在辽景宗时期(969年-982年)或直到982年才结束[2][3][4]

929年,东丹国曾遣使裴璆至日本,高成詞、成文角至後唐。931年、935年,东丹国两次遣使至後唐,以朝貢名义去见逃到后唐的国王耶律倍。

东丹君主年号  编辑
廟號 諡號 漢名 契丹名 在世时间 年號 在位時間
义宗 文献钦义皇帝 突欲 899年-937年 甘露 926年-930年
端顺皇后 蕭氏
(摄政)
?-940年 930年-940年
世宗 孝和庄宪皇帝 兀欲 919年-951年 940年-947年
安端 ?-952年 947年-952年
  1. ^ 1.0 1.1 徐俊. 中国古代王朝和政权名号探源. 湖北武昌: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年11月: 262. ISBN 7-5622-2277-0.
  2. ^ 方诗铭. 中国历史纪年表.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0: 104.
  3. ^ 舒焚. 辽史稿. 湖北人民出版社. 1984: 289.
  4. ^ The Kitai Dynasty’s governance of Bohai and the structure of Dongdanguo as seen from Yelu-Yuzu’s Epitaph. [2014-07-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