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城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提示:此条目的主题不是公子城。
子城与大城(或称罗城)相对,指中国古代城市中在主城内所修筑的小城(内城),或指主城所附的瓮城或月城(城门外所筑用以屏蔽城门的半圆形小城),其中在旧志中记述城池建置沿革时,多以子城表述城中小城[1]。唐宋时的子城多为地方州府衙署所在,四周以城墙围绕,明清时则一般仅筑以围墙,不再修筑子城[2]。《资治通鉴·唐宪宗元和十四年》「比至,子城已洞开,惟牙城拒守」元胡三省注:「凡大城谓之罗城,小城谓之子城。又有第三重城,以卫节度使居宅,谓之牙城。」
参考文献
[编辑]
![]() | 这是一篇與考古學相關的小作品。您可以通过编辑或修订扩充其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