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wikipedia.org

粒雪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抽取冰川的表面。 表層的與藍色的冰川冰之間越來越密集。

粒雪(英語:Firn)又稱為萬年雪,在氣候較為寒冷的地區(如:高海拔或高緯度的地區),終年積,雪層逐漸變厚,底層的壓力也就增大,使得積雪再度結晶為。當密度增加至0.72g/cm³至0.84g/cm³時,便稱之為粒雪[1]。部分压紧的颗粒状雪,是雪和冰川冰的中间阶段,可在冰川源头的雪下见到。其形成是在上覆积雪的压力下,经过压实,再结晶,局部融化和单个雪片破碎的过程。这个过程约需要1年时间。

外部連結

[编辑]

參考文獻

[编辑]

  1. ^ Cuffey and Paterson (2010), The Physics of Glaciers 4th Edition
种类
结构

消融区 · 堆積區 · 冰暴区 · 藍冰 · 冰隙 · 岩屑锥英语Dirt cone · 粒雪 · 分冰岭 · 冰瀑布英语Icefall · 冰舌 · 冰碛 · 冰塔 · 冰川鍋穴

地貌
侵蚀地貌
堆积地貌
冰水堆积地貌

蛇形丘 · 冰砾阜 · 冰礫阜三角洲英语Kame delta · 锅穴 · 外洗扇英语Outwash fan · 外洗平原英语Outwash plain  · 冰水湖

冰川地貌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