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wikipedia.org

美國國家男子籃球隊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 ️Sun Aug 17 1969
美国
2024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美国男子篮球队
FIBA排名1 (2024年11月26日)[1]
加入FIBA1934年
所属区域美洲篮球协会
国家篮协USA Basketball
主教练史蒂夫·科尔
奥运会
参赛情况20次
奖牌金牌: 1936, 1948, 1952, 1956, 1960, 1964, 1968, 1976, 1984, 1992, 1996, 2000, 2008, 2012, 2016, 2020, 2024
银牌: 1972(拒绝领奖)
铜牌: 1988, 2004
世界盃
参赛情况19次
奖牌金牌: 1954, 1986, 1994, 2010, 2014
银牌: 1950, 1959, 1982
铜牌: 1974, 1990, 1998, 2006
美洲篮球锦标赛
参赛情况10次
奖牌金牌: 1992, 1993, 1997, 1999, 2003, 2007, 2017
银牌: 1989
銅牌: 2022

主場球衣

Team colours

主場

作客球衣

Team colours

作客

美國國家男子籃球隊[2]是代表美国参加各种国际篮球赛事的球队,现有的昵称是梦之队Dream Team)。狭义的“梦之队”是人们对在巴塞罗那举行的第二十五屆奧運會上夺得金牌的美国男子篮球队的称呼。这支球队因为囊括了当时NBA几乎所有的顶尖篮球员而被人们看作是最强大的篮球队。

而广义上的“梦之队”则是指1994年以後,歷屆由NBA職業球員為骨幹所組成的美國男子籃球代表隊。其中,1992年的初代夢幻隊被公認為是「最佳的夢幻隊」。第二支「梦之队」在1994年世界篮球锦标赛上夺取了冠军。而在1996年奥运会和2003年美洲區資格賽上都拿到了金牌。[3][4][5]虽然人们用梦之队称呼之后几乎历届美国男篮,不过参加2002年世界篮球锦标赛和2004年奥运会的美国队的表现(分别只获得第六和季军)难以担负得起这一称号。2004年在奥运会上拿到季军的美国男篮在此前的奥运决赛比赛中一共输掉了3场,这比之前历届美国奥运代表队在一个奥运周期裡输掉的比赛都要多。这也是自从NBA球员进入美国男篮以来,他们第一次没有在奥运会上获得金牌。

篮球1936年柏林奥运会上成为正式的比赛项目。决赛中,美国队战胜加拿大队,取得奥运会第一块篮球金牌。

在此之後美國隊一直取得金牌,直到1972年首次未獲得金牌,1972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籃球比賽是奧林匹克運動會歷史上最具爭議性的決賽之一。比賽的最後時刻,蘇聯隊的底線球被擋出,美國隊以50比49領先時,一位坐在看台上的奧運會官員推翻了裁判的決定並要求給予蘇聯隊額外的兩秒鐘時間。隨後,蘇聯隊的投籃被擋出,美國隊開始慶祝勝利。然而,該官員要求了第三次機會,蘇聯隊藉此次機會勝出。美國隊對此提出抗議,但遭到駁回。美國隊始終拒絕領取這次比賽的銀牌。

1980年美國為了抵制蘇聯而未參與奧運。而在1988年美國隊第二次未獲得金牌,僅獲得銅牌,並且因再度輸給了蘇聯國家男子籃球隊,因而再爾後催生了夢幻隊的產生。

奥林匹克运动会比賽記錄 主教練
年份 成績
納粹德國 1936年 金牌 51 5 0 154 69 +85 尼德爾斯
英国 1948年 金牌 8 8 0 524 256 +268 白朗寧
芬兰 1952年 金牌 8 8 0 562 406 +156 沃姆伯
澳大利亚 1956年 金牌 8 8 0 793 365 +428 塔克
義大利 1960年 金牌 8 8 0 815 476 +339 纽厄尔
日本 1964年 金牌 9 9 0 704 434 +270 埃巴
墨西哥 1968年 金牌 9 9 0 739 505 +234
西德 1972年 銀牌 9 8 1 660 401 +259 埃巴
加拿大 1976年 金牌 72 7 0 586 500 +86 史密夫
苏联 1980年 原本有資格衛冕冠軍,但退出賽事 加維特
美国 1984年 金牌 8 8 0 763 506 +257 奈特
大韩民国 1988年 銅牌 8 7 1 733 490 +243 湯普森
西班牙 1992年 金牌 8 8 0 938 588 +350 戴利
美国 1996年 金牌 8 8 0 816 562 +254 威尔肯斯
澳大利亚 2000年 金牌 8 8 0 760 587 +173 汤姆贾诺维奇
希腊 2004年 銅牌 8 5 3 705 668 +37 布朗
中国 2008年 金牌 8 8 0 850 627 +223 沙舍夫斯基
英国 2012年 金牌 8 8 0 924 667 +257
巴西 2016年 金牌 8 8 0 807 627 +180
日本 2020年 金牌 6 5 1 594 474 +120 波波维奇
法國 2024年 金牌 6 6 0 632 518 +114 史蒂夫·科尔
總計 17次冠軍 155 149 6 14059 9726 +4333
註記:
  • ^1 - 由於西班牙内战的爆發,美國的第一個對手西班牙沒有出現在比賽中。美國隊以 2-0 的比分獲勝。
  • ^2 - 由於1976年夏季奧運會遭到非洲國家的大規模抵制,埃及退出了1976年的奧運會。美國隊以 2-0 的比分獲勝。
世界盃籃球賽比賽記錄 主教練
年份 成績
阿根廷 1950年 亞軍 6 5 1 258 233 +25 卡彭特
巴西 1954年 冠軍 9 9 0 614 388 +226 沃姆伯
智利 1959年 亞軍 9 7 2 641 582 +59 班尼特
巴西 1963年 第四名 9 6 3 754 635 +119 平霍爾斯特
乌拉圭 1967年 第四名 9 7 2 675 583 +92 費舍爾
南斯拉夫 1970年 第五名 9 6 3 703 577 +126 費舍爾
波多黎各 1974年 季軍 9 8 1 938 758 +180 巴托
菲律宾 1978年 第五名 10 6 4 908 843 +65 奧茨
哥伦比亚 1982年 亞軍 9 7 2 857 768 +89 韋爾特里奇
西班牙 1986年 冠軍 10 9 1 845 712 +133 奧森
阿根廷 1990年 季軍 8 6 2 804 710 +94 沙舍夫斯基
加拿大 1994年 冠軍 8 8 0 961 659 +302 尼尔森
希腊 1998年 季軍 9 7 2 739 634 +105 汤姆贾诺维奇
美国 2002年 第六名 9 6 3 832 679 +153 卡尔
日本 2006年 季軍 9 8 1 932 748 +184 沙舍夫斯基
土耳其 2010年 冠軍 9 9 0 835 614 +221 沙舍夫斯基
西班牙 2014年 冠軍 9 9 0 941 644 +297
中国 2019年 第七名 8 6 2 692 587 +105 波波维奇
菲律宾日本印度尼西亚 2023年 第四名 8 5 3 836 701 +135 科尔
總計 5次冠軍 167 135 32 14665 12055 +26610
美洲盃籃球賽比賽記錄 主教練
年份 成績
波多黎各 1980年 沒有參賽
巴西 1984年
乌拉圭 1988年
墨西哥 1989年 亞軍 8 6 2 776 740 +36 克萊明斯
美国 1992年 冠軍 6 6 0 727 418 +309 戴利
波多黎各 1993年 冠軍 7 6 1 710 659 +51 蒂博
阿根廷 1995年 沒有參賽
乌拉圭 1997年 冠軍 9 8 1 845 759 +86 麥克霍恩
波多黎各 1999年 冠軍 10 10 0 978 662 +316 布朗
阿根廷 2001年 沒有參賽1
波多黎各 2003年 冠軍 10 10 0 1017 708 +309 布朗
多明尼加 2005年 第四名 10 4 6 846 850 −4 麥克霍恩
美国 2007年 冠軍 10 10 0 1167 772 +395 沙舍夫斯基
波多黎各 2009年 沒有參賽
阿根廷 2011年
委內瑞拉 2013年
墨西哥 2015年
阿根廷哥伦比亚乌拉圭 2017年 冠軍 5 5 0 414 316 +98 范甘迪
巴西 2022年 季軍 6 4 2 498 426 +72 傑森
總計 7次冠軍 81 69 12 7,978 6,310 +1,668
註記:
  • ^1 - 由國家初級學院體育協會﹙NJCAA﹚球員代表美國隊參賽2001年美洲籃球錦標賽。因此他們的成績將不會計入至美國男籃的記錄當中。

1989年国际篮联(FIBA)更改规则,允许职业球员参加国际篮球赛事。于是在美洲区预选赛中六战全胜之后,歷來第一支網羅眾多NBA明星球員的「梦之队」即作为美国男子篮球代表隊,挺进巴塞罗那奥运会。美国队的主教练是底特律活塞(Detroit Pistons)的查克·戴利(Chuck Daly)。他們阵中拥有極其优秀的一群篮球运动员,陣中有多達六位成員在其職業生涯中曾贏得NBA最有價值球員(Most Valuable Player,MVP)榮銜,團隊戰力驚人。迈克尔·乔丹克莱德·德雷克斯勒同樣擁有的超強滯空技術、拉里·伯德克里斯·穆林的精準三分球與罰球、魔术师约翰逊约翰·斯托克顿的No look pass、加上卡爾·馬龍等體格極其強壯的球員,使夢幻一隊有著最強的稱號,尤其是迈克尔·乔丹,他被NBA官網宣稱為史上最偉大的籃球員。在奥运会上他们以全胜的战绩轻松夺冠,主教练查克·戴利没有叫一次暂停以表示对这批伟大球员的尊重。

波多黎各美洲籃球錦標賽及巴塞隆拿奧運會美國國家男子籃球隊名單
球員 教練團
位置 # 姓名 出生日期 身高 體重 來自
PF 4 克里斯蒂安·莱特纳 1969年8月17日 6英尺11英寸(2.11米) 235磅(107公斤) 杜克大学蓝魔
C 5 大卫·罗宾逊 1965年8月6日 7英尺1英寸(2.16米) 235磅(107公斤) 圣安东尼奥马刺
C 6 帕特里克·尤因 1962年8月5日 7英尺0英寸(2.13米) 240磅(110公斤) 纽约尼克斯
SF 7 拉里·伯德 1956年12月7日 6英尺9英寸(2.06米) 220磅(100公斤) 波士顿凯尔特人
SF 8 斯科蒂·皮蓬 1965年9月25日 6英尺8英寸(2.03米) 210磅(95公斤) 芝加哥公牛
SG 9 迈克尔·乔丹 1963年2月17日 6英尺6英寸(1.98米) 198磅(90公斤) 芝加哥公牛
SG 10 克莱德·德雷克斯勒 1962年6月22日 6英尺7英寸(2.01米) 222磅(101公斤) 波特兰开拓者
PF 11 卡爾·馬龍 1963年7月24日 6英尺9英寸(2.06米) 256磅(116公斤) 犹他爵士
PG 12 约翰·斯托克顿 1962年3月26日 6英尺1英寸(1.85米) 175磅(79公斤) 犹他爵士
SF 13 克里斯·穆林 1963年7月30日 6英尺7英寸(2.01米) 215磅(98公斤) 金州勇士
PF 14 查尔斯·巴克利 1963年2月20日 6英尺6英寸(1.98米) 250磅(110公斤) 菲尼克斯太阳[i]
PG 15 魔术师约翰逊 1959年8月14日 6英尺9英寸(2.06米) 220磅(100公斤) 洛杉矶湖人[ii]

主教練

助理教練

  1. ^ 當名單公佈時,查尔斯·巴克利仍效力费城76人。
  2. ^ 當名單公佈時,魔术师约翰逊已經宣佈從職業籃球界退役。
賽事 日期 比分 對方 分差
預賽第1場 1992年6月28日 136:57 古巴 +79
預賽第2場 1992年6月29日 105:61 加拿大 +44
預賽第3場 1992年6月30日 112:52 巴拿马 +60
預賽第4場 1992年7月1日 128:87 阿根廷 +41
準決賽 1992年7月3日 119:81 波多黎各 +38
冠軍賽 1992年7月5日 127:80 委內瑞拉 +47
賽事 日期 比分 對方 分差
預賽第1場 1992年7月26日 116:48 安哥拉 +68
預賽第2場 1992年7月27日 103:70 克罗地亚 +33
預賽第3場 1992年7月29日 111:68 德国 +43
預賽第4場 1992年7月31日 127:83 巴西 +44
預賽第5場 1992年8月2日 122:81 西班牙 +41
半準決賽 1992年8月4日 115:77 波多黎各 +38
準決賽 1992年8月6日 127:76 立陶宛 +51
金牌戰 1992年8月8日 117:85 克罗地亚 +32

梦二队是为参加1994年在加拿大安大略省多伦多举行的世界篮球锦标赛选拔的。为了展示与1992年奥运会不同的明星,球队中的成员都是新面孔。由于大多是NBA的年轻球员,他们对球迷的吸引力不如他们的前辈,不过美国队的统治力依然一如既往。 由金州勇士的主教练唐·尼尔森(Don Nelson)挂帅的美国队在世锦赛中在決賽137比91轻而易举地获得了金牌,贏得隊史的第3座世界籃球錦標賽冠軍。

加拿大世錦賽美國國家男子籃球隊名單
球員 教練團
位置 # 姓名 出生日期 身高 體重 來自
SG 4 喬·杜馬斯 1963年5月24日 6英尺3英寸(1.91米) 190磅(86公斤) 底特律活塞
PG 5 马克·普莱斯 1964年2月15日 6英尺0英寸(1.83米) 170磅(77公斤) 克里夫兰骑士
PF/C 6 德里克·科尔曼 1967年6月21日 6英尺10英寸(2.08米) 230磅(100公斤) 紐澤西籃網
PF 7 肖恩·坎普 1969年11月26日 6英尺10英寸(2.08米) 280磅(130公斤) 西雅图超音速
SG 8 史蒂夫·史密斯 1969年3月31日 6英尺7英寸(2.01米) 200磅(91公斤) 亚特兰大老鹰
SG 9 丹·马尔利 1965年9月9日 6英尺6英寸(1.98米) 215磅(98公斤) 菲尼克斯太阳
SG 10 雷吉·米勒 1965年8月24日 6英尺7英寸(2.01米) 185磅(84公斤) 印第安纳步行者
PG 11 凯文·约翰逊[i] 1966年3月4日 6英尺1英寸(1.85米) 180磅(82公斤) 菲尼克斯太阳
SF 12 多米尼克·威尔金斯 1960年1月12日 6英尺7英寸(2.01米) 200磅(91公斤) 洛杉矶快船
C 13 沙奎尔·奥尼尔 1972年3月6日 7英尺1英寸(2.16米) 325磅(147公斤) 奥兰多魔术
C 14 阿朗佐·莫宁 1970年2月8日 6英尺10英寸(2.08米) 240磅(110公斤) 夏洛特黃蜂
SF/PF 15 拉里·约翰逊 1969年3月14日 6英尺6英寸(1.98米) 250磅(110公斤) 夏洛特黃蜂

主教練

  1. ^ 最初名單由以賽亞·湯瑪斯入選,但後來因傷無法上陣而退出,最終改由凯文·约翰逊遞補入選。
賽事 日期 比分 對方 分差
預賽第1場 1994年8月4日 115:100 西班牙 +15
預賽第2場 1994年8月5日 132:77 中國 +55
預賽第3場 1994年8月7日 105:82 巴西 +23
複賽第1場 1994年8月9日 130:74 澳大利亞 +56
複賽第2場 1994年8月10日 134:83 波多黎各 +51
複賽第3場 1994年8月12日 111:94 俄羅斯 +17
準決賽 1994年8月13日 97:58 希腊 +39
冠軍賽 1994年8月14日 137:91 俄羅斯 +46

「梦三队」是为参加在美国本土乔治亚州亚特兰大举行的1996年夏季奥运会组建的。虽然队中的明星没有梦一队那么耀眼,主要由於當年聲勢如日中天的迈克尔·乔丹婉拒參賽,不过美国队網羅當時NBA聯盟其他正处顛峰之年的巨星,且陣中12人全為現役職業球星,包括五位MVP級的好手,陣容仍十分豪華。美国队囊括當年NBA「三大中鋒」奥拉朱旺、罗宾逊、奥尼尔,再加上史上最佳大前鋒之一马龙、巴克利,禁區人手、戰力足以媲美1992年代表隊。加上當年NBA聯盟頂尖防守球員皮蓬、佩顿,本隊乃以防守見長;雖在平均得分、勝分方面表現不及1992、1994兩代表隊耀眼,但平均失分更創新低。美国队在1996年奥运会上独步天下,每场比赛都赢下超过20分,最後在决赛中他们以95-69战胜南斯拉夫夺得金牌。主教练莱尼·威尔肯斯让本国的球迷在主场看到了精彩的比赛,满足了他们的愿望。

亚特兰大奥运会美國國家男子籃球隊名單
球員 教練團
位置 # 姓名 出生日期 身高 體重 來自
PF 4 查尔斯·巴克利 1963年2月20日 6英尺6英寸(1.98米) 255磅(116公斤) 菲尼克斯太阳
SF 5 格蘭特·希爾 1972年10月5日 6英尺8英寸(2.03米) 225磅(102公斤) 底特律活塞
PG 6 安芬尼·哈达威 1971年7月18日 6英尺7英寸(2.01米) 200磅(91公斤) 奥兰多魔术
C 7 大卫·罗宾逊 1965年8月6日 7英尺1英寸(2.16米) 235磅(107公斤) 圣安东尼奥马刺
SF 8 斯科蒂·皮蓬 1965年9月25日 6英尺8英寸(2.03米) 210磅(95公斤) 芝加哥公牛
SG 9 米奇·里奇蒙德 1965年6月30日 6英尺5英寸(1.96米) 215磅(98公斤) 沙加緬度國王
SG 10 雷吉·米勒 1965年8月24日 6英尺7英寸(2.01米) 185磅(84公斤) 印第安纳步行者
PF 11 卡爾·馬龍 1963年7月24日 6英尺9英寸(2.06米) 256磅(116公斤) 犹他爵士
PG 12 约翰·斯托克顿 1962年3月26日 6英尺1英寸(1.85米) 175磅(79公斤) 犹他爵士
C 13 沙奎尔·奥尼尔 1972年3月6日 7英尺1英寸(2.16米) 325磅(147公斤) 奥兰多魔术
PG 14 加里·佩顿[i] 1968年7月23日 6英尺4英寸(1.93米) 190磅(86公斤) 西雅图超音速
C 15 哈基姆·奥拉朱旺 1963年1月21日 7英尺0英寸(2.13米) 255磅(116公斤) 休斯敦火箭

主教練

助理教練

  1. ^ 最初名單由格伦·罗宾逊入選,但後來因傷無法上陣而退出,最終改由加里·佩顿遞補入選。
賽事 日期 比分 對方 分差
預賽第1場 1996年7月20日 96:68 阿根廷 +28
預賽第2場 1996年7月22日 87:54 安哥拉 +33
預賽第3場 1996年7月24日 104:82 立陶宛 +26
預賽第4場 1996年7月26日 133:70 中國 +63
預賽第5場 1996年7月28日 102:71 克罗地亚 +31
半準決賽 1996年7月30日 98:75 巴西 +23
準決賽 1996年7月20日 101:73 澳大利亞 +28
金牌戰 1996年7月20日 95:69 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 +26

参加1998年在希腊雅典世界篮球锦标赛的美国男篮并不能算作梦之队,因为其中没有一名NBA现役球员。由于当时劳资纠纷引发了罢工NBA球员没有一个能够被准许参加比赛。这支不被看好的队伍中,球员大多来自小联盟大陆篮球协会(Continental Basketball Association),他们最终获得了銅牌,就球员的实力而言取得这样的成绩已属不易。

希臘世錦賽美國國家男子籃球隊名單
球員 教練團
位置 # 姓名 出生日期 身高 體重 來自
SG 4 特拉詹·兰登 1976年5月13日 6英尺4英寸(1.93米) 211磅(96公斤) 杜克大学蓝魔队
PG 5 迈克尔·霍金斯 1972年10月28日 6英尺0英寸(1.83米) 178磅(81公斤) 奥林匹亚科斯
PG 6 奇万·加里斯 1974年9月24日 6英尺2英寸(1.88米) 183磅(83公斤) 大急流城篮球队
SF 7 贾森·萨瑟 1974年1月3日 6英尺7英寸(2.01米) 225磅(102公斤) 蘇瀑天空力量
SG 8 吉米·金 1973年8月9日 6英尺5英寸(1.96米) 210磅(95公斤) 阔德城雷霆
SF/PF 9 比尔·爱德华兹 1971年8月28日 6英尺8英寸(2.03米) 215磅(98公斤) 罗马维尔图斯
SG 10 吉米·奧利弗 1969年7月12日 6英尺5英寸(1.96米) 205磅(93公斤) 韦尔瓦城
PF 11 溫德爾·亞歷克西斯 1964年7月31日 6英尺9英寸(2.06米) 220磅(100公斤) 歐綠保柏林
SF 12 杰拉德·金 1972年11月25日 6英尺9英寸(2.06米) 230磅(100公斤) 冷泉锡耶纳
PF 13 大衛·伍德 1964年11月30日 6英尺9英寸(2.06米) 227磅(103公斤) 马拉加
C 14 阿沙夫·阿玛亚 1971年11月23日 6英尺8英寸(2.03米) 230磅(100公斤) 爱达荷奔腾
C 15 布拉德·米勒 1976年4月12日 6英尺11英寸(2.11米) 244磅(111公斤) 普渡大学锅炉工

主教練

賽事 日期 比分 對方 分差
預賽第1場 1998年7月29日 83:59 巴西 +24
預賽第2場 1998年7月30日 82:84 立陶宛 -2
預賽第3場 1998年7月31日 88:68 韩国 +20
複賽第1場 1998年8月2日 87:74 阿根廷 +13
複賽第2場 1998年8月3日 75:73 西班牙 +2
複賽第3場 1998年8月4日 96:78 澳大利亞 +18
半準決賽 1998年8月7日 80:77 義大利 +3
準決賽 1998年8月8日 64:66 俄羅斯 -2
季軍賽 1998年8月9日 84:61 希腊 +23

由於在1998年NBA的勞資糾紛引發了罷工,在未有NBA球員出戰世界男籃錦標賽的情況下,最終只獲得銅牌,未能取得出戰悉尼奥运会的參賽資格。因此,美國隊必須參加1999年美洲籃球錦標賽,並且必須取得前兩名才可獲得奧運參賽資格。

自1990年代后期起,越来越多美国外的其他国家的球员成为了NBA赛场上的巨星,这些国家的篮球也渐渐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因此,美国队担负起了维护美国篮球尊严的任务。这支球队再次由NBA球员组成,虽然其中有数名超级巨星,不过也有不少球员只能算二流。美国队在主教练鲁迪·汤姆贾诺维奇(Rudy Tomjanovich)的率领下参加了在悉尼举行的2000年奥运会。他们的前两战都是大胜,不过之后对手与他们的分差越来越小。小组赛中85-76胜立陶宛是美國隊第一次没有以两位数优势战胜对手。对美国队最大的震动是他们在半决赛中如履薄冰地以85-83两分之差战胜立陶宛。如果不是立陶宛球星沙鲁纳斯·亚西克维丘斯(Sarunas Jasikevicius)没有投中终场前的压哨三分,梦四队甚至会折戟半决赛。美国队在决赛中也只是以85-75小胜法国,获得了金牌。虽然美国队在2000年奥运会上卫冕成功,但是也正是从此开始,美国队开始褪去天下无敌的光环。值得一提的是,在对上法国的比赛中,一次中距离投篮未进让法国抢到篮板球,但随即被文斯·卡特(Vince Carter)抢断,面对前方7呎2吋的中锋弗雷德里克·維斯(Fredric Weis),卡特直接跳越过了魏斯,完成了一个惊天的暴扣。

波多黎各美洲籃球錦標賽美國國家男子籃球隊名單
球員 教練團
位置 # 姓名 出生日期 身高 體重 來自
SG 4 史蒂夫·史密斯 1969年3月31日 6英尺7英寸(2.01米) 200磅(91公斤) 波特兰开拓者
PG 5 贾森·基德 1973年3月23日 6英尺4英寸(1.93米) 210磅(95公斤) 菲尼克斯太阳
SG 6 阿兰·休斯顿 1971年4月20日 6英尺6英寸(1.98米) 205磅(93公斤) 纽约尼克斯
SG 7 理查德·汉密尔顿 1978年2月14日 6英尺7英寸(2.01米) 193磅(88公斤) 华盛顿奇才
PG 8 蒂姆·哈达威 1966年9月1日 6英尺0英寸(1.83米) 175磅(79公斤) 迈阿密热火
PF 9 汤姆·古格里奥塔 1969年12月19日 6英尺11英寸(2.11米) 250磅(110公斤) 菲尼克斯太阳
PF 10 凯文·加内特 1976年5月19日 6英尺11英寸(2.11米) 240磅(110公斤) 明尼苏达森林狼
PF/C 11 维恩·贝克 1971年11月23日 6英尺11英寸(2.11米) 240磅(110公斤) 西雅图超音速
SG/SF 12 沃利·斯泽比亚克 1977年3月5日 6英尺7英寸(2.01米) 244磅(111公斤) 明尼苏达森林狼
PF/C 13 蒂姆·邓肯 1976年4月25日 6英尺11英寸(2.11米) 250磅(110公斤) 圣安东尼奥马刺
PG 14 加里·佩顿 1968年7月23日 6英尺4英寸(1.93米) 190磅(86公斤) 西雅图超音速
PF/C 15 埃尔顿·布兰德 1979年3月11日 6英尺9英寸(2.06米) 254磅(115公斤) 芝加哥公牛

主教練

助理教練

悉尼奥运会美國國家男子籃球隊名單
球員 教練團
位置 # 姓名 出生日期 身高 體重 來自
SG 4 史蒂夫·史密斯 1969年3月31日 6英尺7英寸(2.01米) 200磅(91公斤) 波特兰开拓者
PG 5 贾森·基德 1973年3月23日 6英尺4英寸(1.93米) 210磅(95公斤) 菲尼克斯太阳
SG 6 阿兰·休斯顿 1971年4月20日 6英尺6英寸(1.98米) 205磅(93公斤) 纽约尼克斯
C 7 阿朗佐·莫宁 1970年2月8日 6英尺10英寸(2.08米) 240磅(110公斤) 迈阿密热火
PG 8 蒂姆·哈达威 1966年9月1日 6英尺0英寸(1.83米) 175磅(79公斤) 迈阿密热火
SG 9 文斯·卡特 1977年1月26日 6英尺6英寸(1.98米) 220磅(100公斤) 多伦多猛龙
PF 10 凯文·加内特 1976年5月19日 6英尺11英寸(2.11米) 240磅(110公斤) 明尼苏达森林狼
PF/C 11 维恩·贝克 1971年11月23日 6英尺11英寸(2.11米) 240磅(110公斤) 西雅图超音速
SG 12 雷·阿伦 1975年7月20日 6英尺5英寸(1.96米) 205磅(93公斤) 密尔沃基雄鹿
PF 13 安东尼奥·麦克戴斯 1974年9月7日 6英尺9英寸(2.06米) 245磅(111公斤) 丹佛掘金
PG 14 加里·佩顿 1968年7月23日 6英尺4英寸(1.93米) 190磅(86公斤) 西雅图超音速
SF/PF 15 谢里夫·阿布杜-拉希姆 1976年12月11日 6英尺9英寸(2.06米) 245磅(111公斤) 温哥华灰熊

主教練

助理教練

賽事 日期 比分 對方 分差
預賽第1場 1999年7月15日 118:72 乌拉圭 +46
預賽第2場 1999年7月16日 94:60 加拿大 +34
預賽第3場 1999年7月17日 103:72 阿根廷 +31
預賽第4場 1999年7月18日 88:52 古巴 +33
複賽第1場 1999年7月19日 107:71 多米尼加 +36
複賽第2場 1999年7月20日 90:73 巴西 +17
複賽第3場 1999年7月21日 83:61 委內瑞拉 +22
複賽第4場 1999年7月22日 115:76 波多黎各 +39
準決賽 1999年7月24日 88:59 阿根廷 +29
冠軍賽 1999年7月25日 92:66 加拿大 +26
賽事 日期 比分 對方 分差
預賽第1場 2000年9月17日 119:72 中國 +47
預賽第2場 2000年9月19日 93:61 義大利 +32
預賽第3場 2000年9月21日 85:76 立陶宛 +9
預賽第4場 2000年9月23日 102:56 新西兰 +46
預賽第5場 2000年9月25日 106:94 法國 +12
半準決賽 2000年9月28日 85:70 俄羅斯 +15
準決賽 2000年9月29日 85:83 立陶宛 +2
金牌戰 2000年10月1日 85:75 法國 +10

这支美国队是为2002年在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举行的世界篮球锦标赛组建的。在主教练乔治·卡尔(George Karl)的指挥下,这支球队竟然只获得了第六的名次,这也是以NBA球员为班底的美国男篮第一次在国际大赛中使冠军旁落。与2000年不同,许多NBA顶级球员拒绝为国效力,所以美国篮协只得选择以二線球员为主参加比赛。

美國世錦賽美國國家男子籃球隊名單
球員 教練團
位置 # 姓名 出生日期 身高 體重 來自
SG/SF 4 迈克尔·芬利 1973年3月6日 6英尺7英寸(2.01米) 215磅(98公斤) 達拉斯獨行俠
PG 5 貝倫·戴維斯 1979年4月13日 6英尺3英寸(1.91米) 215磅(98公斤) 新奧爾良黃蜂
PG 6 安德烈·米勒 1976年3月19日 6英尺3英寸(1.91米) 200磅(91公斤) 洛杉矶快船
PF/C 7 杰梅因·奥尼尔 1978年10月13日 6英尺11英寸(2.11米) 255磅(116公斤) 印第安纳步行者
PF/C 8 安东尼奥·戴维斯 1968年10月31日 6英尺9英寸(2.06米) 245磅(111公斤) 多伦多猛龙
SF 9 保罗·皮尔斯 1977年10月13日 6英尺7英寸(2.01米) 235磅(107公斤) 波士顿凯尔特人
SG 10 雷吉·米勒 1965年8月24日 6英尺7英寸(2.01米) 185磅(84公斤) 印第安纳步行者
SF/PF 11 肖恩·马里昂 1978年5月7日 6英尺7英寸(2.01米) 228磅(103公斤) 菲尼克斯太阳
PG 12 傑伊·威廉斯 1981年9月10日 6英尺2英寸(1.88米) 195磅(88公斤) 芝加哥公牛
PF/C 13 本·华莱士 1974年9月10日 6英尺9英寸(2.06米) 240磅(110公斤) 底特律活塞
PF/C 14 埃尔顿·布兰德 1979年3月11日 6英尺9英寸(2.06米) 254磅(115公斤) 洛杉矶快船
PF/C 15 里夫·拉弗伦茨 1976年5月29日 6英尺11英寸(2.11米) 240磅(110公斤) 達拉斯獨行俠

主教練

賽事 日期 比分 對方 分差
預賽第1場 2002年8月29日 110:60 阿尔及利亚 +50
預賽第2場 2002年8月30日 104:87 德国 +17
預賽第3場 2002年8月31日 84:65 中國 +19
複賽第1場 2002年9月2日 106:82 俄羅斯 +24
複賽第2場 2002年9月3日 110:62 新西兰 +48
複賽第3場 2002年9月3日 80:87 阿根廷 -7
半準決賽 2002年9月5日 78:81 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 -3
第5至8名附加賽 2002年9月6日 84:74 波多黎各 +10
第5名排名賽 2002年9月7日 75:81 西班牙 -6

由於2002年世錦賽排名不佳,美國必須參加2003年的美洲籃球錦標賽(即2004年夏季奥运会美洲区预选赛),贏得前三名才能取得奧運參賽資格。受到上一年慘敗的刺激,許多NBA一流球星配合參賽,轻松获得了预选赛第一名,同时也取得了在次年夏天进军希腊雅典的资格。

不过,這個在2003年美洲杯赛重振美國男籃聲勢的陣容很快就分崩离析了。出于安全原因,12名球员中有10人选择不去雅典比赛。美国篮协只得寻找替代人选,最终经过修补的美國队陣容與原本大異,只有兩位MVP級的巨星蒂姆·邓肯(Tim Duncan)和艾倫·艾佛森(Allen Iverson)未曾更動。虽然由于班底是NBA球员,然而该队的表现不尽如人意,也有一些媒体称之为“梦魇队”("Nightmare Team")。

在奥运会前,美国队就在德国科隆意大利大胜17分;而两天后还是在科隆,美国队靠着艾倫·艾佛森的超大号压哨三分才終結与德国的奧運熱身赛。這讓世界各國第一次发现,美国队原来如此不堪一击。美国人的实力在2004年8月15日的雅典得到了验证,波多黎各在雅典奥运会的揭幕战中以92-73大胜美国队。这是美国男篮在奥运会历史上第三次输球。波多黎各球星卡洛斯·阿罗约(Carlos Arroyo)掀起的进攻狂潮表明,国际篮球已经赶上了美国篮球的步伐。

在险胜希腊澳大利亚之后,美国男篮输给了立陶宛。此时他们在奥运会中2胜2负。四年前错失反败为胜的压哨三分机会的沙鲁纳斯·亚西克维丘斯这次为立陶宛狂取28分。由于以89-53大胜安哥拉,美国队得以通过小分优势以小组第四名出线,这是该组种子队中排名最低的。在四分之一决赛中,面对之前保持全胜西班牙,美国人在场上表现出了优势。凭借斯蒂芬·马布里﹙Stephon Marbury﹚的31分,美国队以102-94战胜了西班牙人,把他们排除出争夺奖牌的行列。

不过比赛中的一些迹象表明,美国队可能在之后输球。果然在半决赛中他们被阿根廷以89-81淘汰出局,彻底断绝了他们争夺金牌的希望。之后美国队在铜牌争夺战中以104-96战胜立陶宛,结束了他们的奥运会之旅。这是美国男篮在奥运会历史上第二次没有获得金牌。2004年前,美国男篮在奥运会中只输了2场,而这一次他们一届比赛就输掉了3场。

波多黎各美洲籃球錦標賽美國國家男子籃球隊名單
球員 教練團
位置 # 姓名 出生日期 身高 體重 來自
PG/SG 4 艾倫·艾佛森 1975年6月7日 6英尺0英寸(1.83米) 165磅(75公斤) 费城76人
PG 5 贾森·基德 1973年3月23日 6英尺4英寸(1.93米) 210磅(95公斤) 紐澤西籃網
SG/SF 6 特雷西·麦克格雷迪 1979年5月24日 6英尺8英寸(2.03米) 225磅(102公斤) 奥兰多魔术
PF/C 7 杰梅因·奥尼尔 1978年10月13日 6英尺11英寸(2.11米) 255磅(116公斤) 印第安纳步行者
SG 8 文斯·卡特 1977年1月26日 6英尺6英寸(1.98米) 220磅(100公斤) 多伦多猛龙
PF/C 9 尼克·科里森 1969年12月19日 6英尺10英寸(2.08米) 255磅(116公斤) 西雅图超音速
PG 10 迈克·毕比 1978年5月13日 6英尺2英寸(1.88米) 200磅(91公斤) 沙加緬度國王
PF 11 凯尼恩·马丁[i] 1977年12月30日 6英尺9英寸(2.06米) 234磅(106公斤) 紐澤西籃網
SG 12 雷·阿伦 1975年7月20日 6英尺5英寸(1.96米) 205磅(93公斤) 密尔沃基雄鹿
PF/C 13 蒂姆·邓肯 1976年4月25日 6英尺11英寸(2.11米) 250磅(110公斤) 圣安东尼奥马刺
PF/C 14 埃尔顿·布兰德 1979年3月11日 6英尺9英寸(2.06米) 254磅(115公斤) 洛杉矶快船
SF 15 李察·謝佛遜 1980年6月21日 6英尺7英寸(2.01米) 233磅(106公斤) 紐澤西籃網

主教練

助理教練

  1. ^ 最初名單由卡爾·馬龍入選,但後來因傷無法上陣而退出,最終改由凯尼恩·马丁遞補入選。
雅典奧運會美國國家男子籃球隊名單
球員 教練團
位置 # 姓名 出生日期 身高 體重 來自
PG/SG 4 艾倫·艾佛森 1975年6月7日 6英尺0英寸(1.83米) 165磅(75公斤) 费城76人
PG 5 斯蒂芬·马布里 1977年2月20日 6英尺2英寸(1.88米) 180磅(82公斤) 纽约尼克斯
PG/SG 6 德维恩·韦德 1982年1月17日 6英尺4英寸(1.93米) 220磅(100公斤) 迈阿密热火
PF 7 卡洛斯·布泽尔 1981年11月20日 6英尺9英寸(2.06米) 258磅(117公斤) 犹他爵士
SF/PF 8 卡梅隆·安东尼 1984年5月29日 6英尺7英寸(2.01米) 238磅(108公斤) 丹佛掘金
SF/PF 9 勒布朗·詹姆斯 1984年12月30日 6英尺9英寸(2.06米) 250磅(110公斤) 克里夫兰骑士
PF/C 10 埃米卡·奥卡福 1982年9月28日 6英尺10英寸(2.08米) 255磅(116公斤) 夏洛特山貓
SF/PF 11 肖恩·马里昂 1978年5月7日 6英尺7英寸(2.01米) 228磅(103公斤) 菲尼克斯太阳
PF/C 12 阿玛雷·斯塔德迈尔 1982年11月16日 6英尺10英寸(2.08米) 245磅(111公斤) 菲尼克斯太阳
PF/C 13 蒂姆·邓肯 1976年4月25日 6英尺11英寸(2.11米) 250磅(110公斤) 圣安东尼奥马刺
SF/PF 14 拉马尔·奥多姆 1979年11月6日 6英尺10英寸(2.08米) 230磅(100公斤) 洛杉矶湖人
SF 15 李察·謝佛遜 1980年6月21日 6英尺7英寸(2.01米) 233磅(106公斤) 紐澤西籃網

主教練

助理教練

賽事 日期 比分 對方 分差
預賽第1場 2003年8月20日 110:76 巴西 +34
預賽第2場 2003年8月21日 111:73 多米尼加 +38
預賽第3場 2003年8月22日 98:68 委內瑞拉 +30
預賽第4場 2003年8月23日 113:55 美屬維爾京群島 +58
複賽第1場 2003年8月25日 111:71 加拿大 +40
複賽第2場 2003年8月26日 94:86 阿根廷 +8
複賽第3場 2003年8月27日 96:69 墨西哥 +27
複賽第4場 2003年8月28日 91:65 波多黎各 +26
準決賽 2003年8月30日 87:71 波多黎各 +16
冠軍賽 2003年8月31日 106:73 阿根廷 +33
賽事 日期 比分 對方 分差
預賽第1場 2004年8月15日 73:92 波多黎各 -19
預賽第2場 2004年8月17日 77:71 希腊 +6
預賽第3場 2004年8月19日 89:79 澳大利亞 +10
預賽第4場 2004年8月21日 90:94 立陶宛 -4
預賽第5場 2004年8月23日 89:53 安哥拉 +36
半準決賽 2004年8月26日 102:94 西班牙 +8
準決賽 2004年8月27日 81:89 阿根廷 -8
季軍賽 2004年8月28日 104:96 立陶宛 +8

針對先前因賽前準備及臨戰人手不足,以致無法發揮應有戰力,導致美國國家男籃代表隊在國際大賽成績不彰的教訓,美國籃球當局改弦更張,決定以超額選拔、長期培訓方式組成美國國家男籃代表隊,備戰2008年北京奧運。這將是美國首度以同一支隊伍參加世錦賽及奧運男籃賽,並將成為歷來成軍時間最長的美国队。最初遴選的廿五名選手,在賽前數月已有數名因故陸續退出培訓隊;再經過在中國、韓國多場練習賽的測試,最後決定出十二名美國國家男籃代表隊名單參加2006年8月由日本主辦的世界男子籃球錦標賽

本屆世錦賽預賽與中國、義大利、波多黎各、塞內加爾,以及斯洛文尼亚分在同組,以五戰全勝之姿晉級。十六強複賽輕取澳洲後,八強戰战胜德國隊,但在四强赛中不敌希腊,再次失去争夺世锦赛冠军的资格。最终美國队在三、四名决赛中战胜阿根廷队获得季军。

日本世錦賽美國國家男子籃球隊名單
球員 教練團
位置 # 姓名 出生日期 身高 體重 來自
SG/SF 4 乔·约翰逊 1981年6月29日 6英尺7英寸(2.01米) 240磅(110公斤) 亚特兰大老鹰
PG/SG 5 柯克·韓瑞克 1979年4月13日 6英尺4英寸(1.93米) 190磅(86公斤) 芝加哥公牛
SF/PF 6 勒布朗·詹姆斯 1984年12月30日 6英尺9英寸(2.06米) 250磅(110公斤) 克里夫兰骑士
SF/PF 7 安托万·贾米森 1976年6月12日 6英尺9英寸(2.06米) 235磅(107公斤) 华盛顿奇才
SF 8 肖恩·巴蒂尔 1978年9月9日 6英尺8英寸(2.03米) 220磅(100公斤) 休斯敦火箭
PG/SG 9 德维恩·韦德 1982年1月17日 6英尺4英寸(1.93米) 220磅(100公斤) 迈阿密热火
PG 10 克里斯·保罗 1985年5月6日 6英尺0英寸(1.83米) 175磅(79公斤) 新奥尔良黄蜂
PF/C 11 克里斯·波什 1984年3月24日 6英尺11英寸(2.11米) 235磅(107公斤) 多伦多猛龙
C 12 迪韋特·侯活 1985年12月8日 6英尺10英寸(2.08米) 265磅(120公斤) 奥兰多魔术
C 13 布拉德·米勒 1976年4月12日 6英尺11英寸(2.11米) 244磅(111公斤) 沙加緬度國王
PF/C 14 埃尔顿·布兰德 1979年3月11日 6英尺9英寸(2.06米) 254磅(115公斤) 洛杉矶快船
SF/PF 15 卡梅隆·安东尼 1984年5月29日 6英尺7英寸(2.01米) 238磅(108公斤) 丹佛掘金

主教練

賽事 日期 比分 對方 分差
預賽第1場 2006年8月19日 111:100 波多黎各 +11
預賽第2場 2006年8月20日 121:90 中國 +31
預賽第3場 2006年8月22日 114:95 斯洛維尼亞 +19
預賽第4場 2006年8月23日 94:85 義大利 +9
預賽第5場 2006年8月24日 103:58 塞内加尔 +45
淘汰賽 2006年8月27日 113:73 澳大利亞 +40
半準決賽 2006年8月30日 85:65 德国 +20
準決賽 2006年9月1日 95:101 希腊 -6
季軍賽 2006年9月2日 96:81 阿根廷 +15

為備戰2008年北京奧運及補充球員數目。於2006-07 NBA賽季再次增兵,並在2007年美洲籃球錦標賽奪冠,取得2008年奧運會參賽資格。本次參賽球員名單亦新加入了科比·布莱恩特,這次是他首次正式代表国家队出场,此舉有助增强队伍的实力,尤其是大大增强了团队的精神凝聚力,使众巨星可以更好的合作。「夢八隊」也被譽為「夢一隊」之後最強的一屆美國男籃。

美國美洲籃球錦標賽美國國家男子籃球隊名單
球員 教練團
位置 # 姓名 出生日期 身高 體重 來自
PG 4 昌西·比卢普斯 1976年9月25日 6英尺3英寸(1.91米) 210磅(95公斤) 底特律活塞
PG 5 贾森·基德 1973年3月23日 6英尺4英寸(1.93米) 210磅(95公斤) 紐澤西籃網
SF/PF 6 勒布朗·詹姆斯 1984年12月30日 6英尺9英寸(2.06米) 250磅(110公斤) 克里夫兰骑士
PG 7 德隆·威廉姆斯 1984年6月26日 6英尺3英寸(1.91米) 200磅(91公斤) 犹他爵士
SG/SF 8 迈克尔·里德 1979年8月24日 6英尺6英寸(1.98米) 215磅(98公斤) 密尔沃基雄鹿
SF 9 泰夏安·普林斯 1980年2月28日 6英尺9英寸(2.06米) 212磅(96公斤) 底特律活塞
SG/SF 10 科比·布莱恩特 1978年8月23日 6英尺6英寸(1.98米) 212磅(96公斤) 洛杉矶湖人
C 11 迪韋特·侯活 1985年12月8日 6英尺10英寸(2.08米) 265磅(120公斤) 奥兰多魔术
PF/C 12 阿玛雷·斯塔德迈尔 1982年11月16日 6英尺10英寸(2.08米) 245磅(111公斤) 菲尼克斯太阳
SG/SF 13 迈克·米勒 1980年2月19日 6英尺8英寸(2.03米) 218磅(99公斤) 孟菲斯灰熊
C 14 泰森·钱德勒 1982年10月2日 7英尺0英寸(2.13米) 235磅(107公斤) 新奥尔良黄蜂
SF/PF 15 卡梅隆·安东尼 1984年5月29日 6英尺7英寸(2.01米) 238磅(108公斤) 丹佛掘金

主教練

北京奧運會美國國家男子籃球隊名單
球員 教練團
位置 # 姓名 出生日期 身高 體重 來自
PF 4 卡洛斯·布泽尔 1981年11月20日 6英尺9英寸(2.06米) 258磅(117公斤) 犹他爵士
PG 5 贾森·基德 1973年3月23日 6英尺4英寸(1.93米) 210磅(95公斤) 達拉斯獨行俠
SF/PF 6 勒布朗·詹姆斯 1984年12月30日 6英尺9英寸(2.06米) 250磅(110公斤) 克里夫兰骑士
PG 7 德隆·威廉姆斯 1984年6月26日 6英尺3英寸(1.91米) 200磅(91公斤) 犹他爵士
SG/SF 8 迈克尔·里德 1979年8月24日 6英尺6英寸(1.98米) 215磅(98公斤) 密尔沃基雄鹿
PG/SG 9 德维恩·韦德 1982年1月17日 6英尺4英寸(1.93米) 220磅(100公斤) 迈阿密热火
SG/SF 10 科比·布莱恩特 1978年8月23日 6英尺6英寸(1.98米) 212磅(96公斤) 洛杉矶湖人
C 11 迪韋特·侯活 1985年12月8日 6英尺10英寸(2.08米) 265磅(120公斤) 奥兰多魔术
PF/C 12 克里斯·波什 1984年3月24日 6英尺11英寸(2.11米) 235磅(107公斤) 多伦多猛龙
PG 13 克里斯·保罗 1985年5月6日 6英尺0英寸(1.83米) 175磅(79公斤) 新奥尔良黄蜂
SF 14 泰夏安·普林斯 1980年2月28日 6英尺9英寸(2.06米) 212磅(96公斤) 底特律活塞
SF/PF 15 卡梅隆·安东尼 1984年5月29日 6英尺7英寸(2.01米) 238磅(108公斤) 丹佛掘金

主教練

助理教練

賽事 日期 比分 對方 分差
預賽第1場 2007年8月22日 112:69 委內瑞拉 +43
預賽第2場 2007年8月23日 123:59 美屬維爾京群島 +64
預賽第3場 2007年8月25日 113:63 加拿大 +50
預賽第4場 2007年8月26日 113:76 巴西 +37
複賽第1場 2007年8月27日 127:100 墨西哥 +27
複賽第2場 2007年8月28日 117:78 波多黎各 +39
複賽第3場 2007年8月29日 118:79 乌拉圭 +39
複賽第4場 2007年8月30日 91:76 阿根廷 +15
準決賽 2007年9月1日 135:91 波多黎各 +44
冠軍賽 2007年9月2日 118:81 阿根廷 +37
賽事 日期 比分 對方 分差
預賽第1場 2008年8月10日 101:70 中國 +31
預賽第2場 2008年8月12日 97:76 安哥拉 +21
預賽第3場 2008年8月14日 92:69 希腊 +23
預賽第4場 2008年8月16日 119:82 西班牙 +37
預賽第5場 2008年8月18日 106:57 德国 +49
半準決賽 2008年8月20日 116:85 澳大利亞 +31
準決賽 2008年8月22日 101:81 阿根廷 +20
金牌戰 2008年8月24日 118:107 西班牙 +11

在2008年奧運會奪得金牌後,一眾球星都認為為國出征並不能增添薪金或者廣告收入,反而會增加受傷的風險,所以相繼選擇退出國家隊。美國籃總決定開始進行重建。本屆世錦賽以年輕球員為主力,當中曾經入選全明星的球員只有昌西·比卢普斯凯文·杜兰特德里克·罗斯。在開賽前「夢九隊」被外界看低,認為他們欠缺射手和內線空虛,難以對抗歐洲列強。最終美國隊九戰全勝,成功拿下了2010年的世錦賽冠軍。

土耳其世錦賽美國國家男子籃球隊名單
球員 教練團
位置 # 姓名 出生日期 身高 體重 來自
PG 4 昌西·比卢普斯 1976年9月25日 6英尺3英寸(1.91米) 210磅(95公斤) 底特律活塞
SF/PF 5 凯文·杜兰特 1988年9月29日 6英尺10英寸(2.08米) 240磅(110公斤) 俄克拉何马城雷霆
PG 6 德里克·罗斯 1988年10月4日 6英尺3英寸(1.91米) 200磅(91公斤) 芝加哥公牛
PG 7 羅素·衛斯特布魯克 1988年11月12日 6英尺3英寸(1.91米) 200磅(91公斤) 俄克拉何马城雷霆
SF/PF 8 鲁迪·盖伊 1986年9月17日 6英尺8英寸(2.03米) 250磅(110公斤) 孟菲斯灰熊
SF 9 安德烈·伊格达拉 1984年1月28日 6英尺6英寸(1.98米) 215磅(98公斤) 费城76人
SF 10 丹尼·格兰杰 1983年4月20日 6英尺9英寸(2.06米) 222磅(101公斤) 印第安纳步行者
PG 11 斯蒂芬·库里 1988年3月14日 6英尺2英寸(1.88米) 185磅(84公斤) 金州勇士
SG/SF 12 埃里克·戈登 1988年12月25日 6英尺3英寸(1.91米) 215磅(98公斤) 洛杉矶快船
PF 13 凯文·乐福 1988年9月7日 6英尺8英寸(2.03米) 251磅(114公斤) 明尼苏达森林狼
SF/PF 14 拉马尔·奥多姆 1979年11月6日 6英尺10英寸(2.08米) 230磅(100公斤) 洛杉矶湖人
C 15 泰森·钱德勒 1982年10月2日 7英尺0英寸(2.13米) 235磅(107公斤) 達拉斯獨行俠

主教練

賽事 日期 比分 對方 分差
預賽第1場 2010年8月28日 106:78 克罗地亚 +28
預賽第2場 2010年8月29日 99:77 斯洛維尼亞 +22
預賽第3場 2010年8月30日 70:68 巴西 +2
預賽第4場 2010年9月1日 88:51 伊朗 +37
預賽第5場 2010年9月2日 92:57 突尼西亞 +35
淘汰賽 2010年9月6日 121:66 澳大利亞 +55
半準決賽 2010年9月9日 89:79 俄羅斯 +10
準決賽 2010年9月11日 89:74 立陶宛 +15
冠軍賽 2010年9月12日 81:64 土耳其 +17

2012年1月,美國國家男子籃球隊公佈出戰奥运会的初步20人名單,當中有7人後來因傷無緣最終名單和有1人主動放棄出戰奧運的資格。最終「夢十隊」的12人球員名單當中有五人是曾参加过2008年北京奥运的奪金老臣,另外五人則是曾参加过2010年世锦赛的奪冠新人。除此以外,本屆入選名單亦有兩名球員是首次代表国家队参加主要国际赛事。而「夢十隊」亦是老將科比·布莱恩特最後一次代表美國男籃出戰奧運會。賽前,美國國家男子籃球隊再次被外界普遍認為這支「夢十隊」的內線身高偏矮,也許未能對抗歐洲一眾強大內線。最終美國男籃在倫敦奧運以八戰全勝的成績獲得冠軍,成功衛冕金牌,並在預賽對陣尼日利亞隊的比賽中拿下156分,創下奧運籃球賽事史上最大得分紀錄。

伦敦奧運會美國國家男子籃球隊名單
球員 教練團
位置 # 姓名 出生日期 身高 體重 來自
C 4 泰森·钱德勒 1982年10月2日 7英尺0英寸(2.13米) 235磅(107公斤) 纽约尼克斯
SF/PF 5 凯文·杜兰特 1988年9月29日 6英尺10英寸(2.08米) 240磅(110公斤) 俄克拉何马城雷霆
SF/PF 6 勒布朗·詹姆斯 1984年12月30日 6英尺9英寸(2.06米) 250磅(110公斤) 迈阿密热火
PG 7 羅素·衛斯特布魯克 1988年11月12日 6英尺3英寸(1.91米) 200磅(91公斤) 俄克拉何马城雷霆
PG 8 德隆·威廉姆斯 1984年6月26日 6英尺3英寸(1.91米) 200磅(91公斤) 布鲁克林篮网
SF 9 安德烈·伊格达拉 1984年1月28日 6英尺6英寸(1.98米) 215磅(98公斤) 费城76人
SG/SF 10 科比·布莱恩特 1978年8月23日 6英尺6英寸(1.98米) 212磅(96公斤) 洛杉矶湖人
PF 11 凯文·乐福 1988年9月7日 6英尺8英寸(2.03米) 251磅(114公斤) 明尼苏达森林狼
PG/SG 12 詹姆斯·哈登 1989年8月26日 6英尺5英寸(1.96米) 220磅(100公斤) 俄克拉何马城雷霆
PG 13 克里斯·保罗 1985年5月6日 6英尺0英寸(1.83米) 175磅(79公斤) 新奥尔良黄蜂
PF/C 14 安東尼·戴維斯[i] 1993年3月11日 6英尺10英寸(2.08米) 253磅(115公斤) 新奧爾良黃蜂
SF/PF 15 卡梅隆·安东尼 1984年5月29日 6英尺7英寸(2.01米) 238磅(108公斤) 纽约尼克斯

主教練

助理教練

  1. ^ 最初名單由布莱克·格里芬入選,但後來因意外受傷(左膝蓋軟骨撕裂,將進行手術)而退隊,最終改由安東尼·戴維斯遞補入選。
賽事 日期 比分 對方 分差
預賽第1場 2012年7月29日 98:71 法國 +27
預賽第2場 2012年7月31日 110:63 突尼西亞 +47
預賽第3場 2012年8月2日 156:73 奈及利亞 +83
預賽第4場 2012年8月4日 99:94 立陶宛 +5
預賽第5場 2012年8月6日 126:97 阿根廷 +29
半準決賽 2012年8月8日 119:86 澳大利亞 +33
準決賽 2012年8月10日 109:83 阿根廷 +26
金牌戰 2012年8月12日 107:100 西班牙 +7

由美國著名教練迈克·沙舍夫斯基(外號K教練)帶領下,由眾多NBA全明星球員組成「夢十一隊」參加2014年西班牙世界盃籃球賽。最終美國隊以九戰全勝,贏得隊史的第五座世界籃球錦標賽冠軍。

西班牙世界盃美國國家男子籃球隊名單
球員 教練團
位置 # 姓名 出生日期 身高 體重 來自
PG 4 斯蒂芬·库里 1988年3月14日 6英尺2英寸(1.88米) 185磅(84公斤) 金州勇士
SG 5 克雷·湯普森 1990年2月8日 6英尺6英寸(1.98米) 220磅(100公斤) 金州勇士
PG 6 德里克·罗斯 1988年10月4日 6英尺3英寸(1.91米) 200磅(91公斤) 芝加哥公牛
PF/C 7 肯尼斯·法里德 1989年11月19日 6英尺8英寸(2.03米) 228磅(103公斤) 丹佛掘金
SF/PF 8 鲁迪·盖伊 1986年9月17日 6英尺8英寸(2.03米) 250磅(110公斤) 沙加緬度國王
SG/SF 9 德玛尔·德罗赞 1989年8月7日 6英尺6英寸(1.98米) 220磅(100公斤) 多伦多猛龙
PG/SG 10 凯里·欧文 1992年3月23日 6英尺2英寸(1.88米) 195磅(88公斤) 克里夫兰骑士
C 11 美臣·普林利 1990年3月5日 7英尺0英寸(2.13米) 254磅(115公斤) 布鲁克林篮网
C 12 德马库斯·考辛斯 1990年8月13日 6英尺10英寸(2.08米) 270磅(120公斤) 沙加緬度國王
PG/SG 13 詹姆斯·哈登 1989年8月26日 6英尺5英寸(1.96米) 220磅(100公斤) 休斯敦火箭
PF/C 14 安東尼·戴維斯 1993年3月11日 6英尺10英寸(2.08米) 253磅(115公斤) 新奥尔良鹈鹕
C 15 安德烈·卓蒙德 1993年8月10日 6英尺11英寸(2.11米) 279磅(127公斤) 底特律活塞

主教練

助理教練

賽事 日期 比分 對方 分差
預賽第1場 2014年8月30日 114:55 芬兰 +59
預賽第2場 2014年8月31日 98:77 土耳其 +21
預賽第3場 2014年9月2日 98:71 新西兰 +27
預賽第4場 2014年9月3日 106:71 多米尼加 +35
預賽第5場 2014年9月4日 95:71 乌克兰 +24
淘汰賽 2014年9月6日 86:63 墨西哥 +23
半準決賽 2014年9月9日 119:76 斯洛維尼亞 +43
準決賽 2014年9月11日 96:68 立陶宛 +28
冠軍賽 2014年9月14日 129:92 塞爾維亞 +37

由於願意出戰里約奧運會的球員們為數眾多,為了讓美國男籃總經理傑里·科朗格洛及主帥迈克·沙舍夫斯基篩選出最終的12人大名單,據報道初選名單球員都被要求參加下個月的集訓。最終在2016年6月25日公佈出戰里約奧運的最終12人名單。美國「夢十二隊」為連續奪得第三枚奧運會男籃比賽的金牌而奮戰,而在名單當中只有凯文·杜兰特卡梅隆·安东尼有參加過奧運會比賽的經驗。球隊最後以全勝姿態勝下里約奧運會金牌。

里約奧運會美國國家男子籃球隊名單
球員 教練團
位置 # 姓名 出生日期 身高 體重 來自
SF 4 吉米·巴特勒 1989年9月14日 6英尺7英寸(2.01米) 230磅(100公斤) 芝加哥公牛
SF/PF 5 凯文·杜兰特 1988年9月29日 6英尺10英寸(2.08米) 240磅(110公斤) 俄克拉何马城雷霆
C 6 德安德鲁·乔丹 1988年7月21日 6英尺11英寸(2.11米) 265磅(120公斤) 洛杉矶快船
PG 7 凯尔·洛里 1986年3月25日 6英尺0英寸(1.83米) 196磅(89公斤) 多伦多猛龙
PF 8 哈里森·巴恩斯 1992年5月30日 6英尺8英寸(2.03米) 225磅(102公斤) 達拉斯獨行俠
SG/SF 9 德玛尔·德罗赞 1989年8月7日 6英尺6英寸(1.98米) 220磅(100公斤) 多伦多猛龙
PG/SG 10 凯里·欧文 1992年3月23日 6英尺2英寸(1.88米) 195磅(88公斤) 克里夫兰骑士
SG 11 克雷·湯普森 1990年2月8日 6英尺6英寸(1.98米) 220磅(100公斤) 金州勇士
C 12 德马库斯·考辛斯 1990年8月13日 6英尺10英寸(2.08米) 270磅(120公斤) 沙加緬度國王
SF 13 保罗·乔治 1990年5月2日 6英尺8英寸(2.03米) 220磅(100公斤) 印第安纳步行者
PF 14 卓雷蒙·格林 1990年3月4日 6英尺6英寸(1.98米) 230磅(100公斤) 金州勇士
SF/PF 15 卡梅隆·安东尼 1984年5月29日 6英尺7英寸(2.01米) 238磅(108公斤) 纽约尼克斯

主教練

助理教練

賽事 日期 比分 對方 分差
預賽第1場 2016年8月6日 119:62 中國 +57
預賽第2場 2016年8月8日 113:69 委內瑞拉 +44
預賽第3場 2016年8月10日 98:88 澳大利亞 +10
預賽第4場 2016年8月12日 94:91 塞爾維亞 +3
預賽第5場 2016年8月14日 100:97 法國 +3
半準決賽 2016年8月17日 105:78 阿根廷 +27
準決賽 2016年8月19日 82:76 西班牙 +6
金牌戰 2016年8月21日 96:66 塞爾維亞 +30

由於大部分國家隊主力傾向備戰新賽季或拒絕參加世界杯籃球賽,導致這次出戰的球員是歷屆星度最低,是繼2004年雅典奥运会2006年世錦賽後再次遭受到各個歐美球隊挑戰。美国隊的主教練是圣安东尼奥马刺教練格格雷格·波波维奇(Gregg Popovich)。

在世界盃美国队在中国北京碰上首次進軍世界盃的捷克以88-67大胜21分;而两天后是在上海市東方體育中心,面對土耳其差點翻船,幸好加时賽土耳其4罰皆失,加时賽93-92险胜。在险胜土耳其之后,美国男篮毫無意外戰勝日本。此时他们在世界盃中3胜0负晉級,第二轮跟希臘巴西爭取八強資格,先以69-53在焦土戰勝出,面對巴西一路糾纏,第四節的一波帶走89-73獲勝。

在四分之一决赛中,面对擁有鲁迪·戈贝尔﹙Rudy Gobert﹚坐鎮禁區的法國,美国在场上討不到便宜。儘管多诺万·米切尔有29分進帳,最終79:89首次在世界盃輸給法國,將在排名賽碰上塞爾維亞。在對塞爾維亞美国開局不理想,讓塞爾維亞打出單節32-7的比分,到了第二節美國隊回穩33-14攻勢與塞爾維亞半場打完4分落後,下半場一度被拉開分差後再度追進,最終89:94輸塞爾維亞,也是美國隊參加世界杯以來最差名次。對波蘭美国開局雖然不錯,始終一直拉不開,到了第三節美國隊被波蘭單節16-25攻勢被追到8分差,第四節總算回穩,最終87:74勝波蘭,美國隊拿到世界杯第七名。但仍得以晉級奧運會。

中國世界盃美國國家男子籃球隊名單
球員 教練團
位置 # 姓名 出生日期 身高 體重 來自
PG/SG 4 德瑞克·懷特 1994年7月2日 6英尺4英寸(1.93米) 190磅(86公斤) 圣安东尼奥马刺
SG 5 多诺万·米切尔 1996年9月7日 6英尺1英寸(1.85米) 215磅(98公斤) 犹他爵士
SG/SF 6 喬·哈里斯 1991年9月6日 6英尺6英寸(1.98米) 220磅(100公斤) 布鲁克林篮网
PG/SG 7 馬庫斯·史馬特 1994年3月6日 6英尺4英寸(1.93米) 220磅(100公斤) 波士顿凯尔特人
PF 8 哈里森·巴恩斯 1992年5月30日 6英尺8英寸(2.03米) 225磅(102公斤) 沙加緬度國王
SG/SF 9 杰倫·布朗 1996年10月24日 6英尺6英寸(1.98米) 223磅(101公斤) 波士顿凯尔特人
SF/PF 10 傑森·塔圖姆 1998年3月3日 6英尺8英寸(2.03米) 210磅(95公斤) 波士顿凯尔特人
C 11 美臣·普林利 1990年3月5日 7英尺0英寸(2.13米) 254磅(115公斤) 丹佛掘金
C 12 邁爾斯·透納 1996年3月24日 6英尺11英寸(2.11米) 250磅(110公斤) 印第安纳步行者
C 13 布鲁克·洛佩斯 1988年1月4日 7英尺1英寸(2.16米) 282磅(128公斤) 密尔沃基雄鹿
SF 14 克里斯·米德尔顿 1991年8月12日 6英尺7英寸(2.01米) 222磅(101公斤) 密尔沃基雄鹿
PG 15 肯巴·沃克 1990年5月8日 6英尺0英寸(1.83米) 184磅(83公斤) 波士顿凯尔特人

主教練

助理教練

排名 隊伍 獲得資格
1 美国 (S) 3 3 0 279 204 +75 6 晉級複賽
2 捷克 3 2 1 247 240 +7 5
3 土耳其 3 1 2 254 251 +3 4 轉戰17至
32名排名賽
4 日本 3 0 3 188 273 −85 3

資料來源:FIBA
排名規則:排名準則
(S) ?

排名 隊伍 獲得資格
1 美国 (S) 5 5 0 437 330 +107 10 晉級淘汰賽
2 捷克 5 3 2 417 395 +22 8
3 希腊 5 3 2 403 382 +21 8
4 巴西 5 3 2 409 427 −18 8

資料來源:FIBA
排名規則:排名準則
(S) ?

賽事 日期 比分 對方 分差
預賽第1場 2019年9月1日 88:67 捷克 +21
預賽第2場 2019年9月3日 93:92 (OT) 土耳其 +1
預賽第3場 2019年9月5日 98:45 日本 +53
複賽第1場 2019年9月7日 69:53 希腊 +16
複賽第2場 2019年9月9日 89:73 巴西 +16
半準決賽 2019年9月11日 79:89 法國 -10
第5至8名附加賽 2019年9月12日 89:94 塞爾維亞 -5
第7名排名賽 2014年9月14日 87:74 波蘭 +13
排名 隊伍
5 塞爾維亞 8 14
6 捷克 8 12
7 美国 (S) 8 14
8 波蘭 8 12
9 立陶宛 5 8

美國國家男子籃球隊在2019年世界盃籃球賽上雖然只取得了第七名,但仍憑着美洲區國家前2名的位置,直接獲得東京奧運資格。2020年4月,美國男子籃球隊公佈了2020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44名球員的初步入圍名單,但由於2019冠状病毒病,奧運會於2020年3月24日宣佈推遲到2021年,美國男籃將入圍名單增加至57名球員。最終球隊取決於球員的健康狀況和可用性而選定出戰奧運會的12人名單。这支「梦十四」當中只有凯文·杜兰特卓雷蒙·格林克里斯·米德尔顿傑森·塔圖姆曾經出戰奧運會或世界盃,其餘八名球員都没有国际大赛经验,因此出戰在FIBA规则下的奧運會,这些球员不一定能夠打出自己在NBA的表现。

在奥运会小组赛阶段,美国队出师不利首战以76-83输给了法国队。随后,美国队接连战胜伊朗队、捷克队,顺利闯入淘汰赛阶段。1/4决赛中,美国队95-81淘汰西班牙队。而后,美国队在半决赛中以97-78大胜澳大利亚队,闯入决赛。决赛中,美国队成功复仇法国队以87-82获胜,成功卫冕。

東京奧運會美國國家男子籃球隊名單
球員 教練團
位置 # 姓名 出生日期 身高 體重 來自
SF 4 凱爾登·約翰遜[i] 1999年10月11日 6英尺5英寸(1.96米) 220磅(100公斤) 圣安东尼奥马刺
SG/SF 5 扎克·拉文 1995年3月10日 6英尺5英寸(1.96米) 200磅(91公斤) 芝加哥公牛
PG 6 達米安·里拉德 1990年7月15日 6英尺2英寸(1.88米) 195磅(88公斤) 波特兰开拓者
SF/PF 7 凯文·杜兰特 1988年9月29日 6英尺10英寸(2.08米) 240磅(110公斤) 布鲁克林篮网
SF 8 克里斯·米德尔顿 1991年8月12日 6英尺7英寸(2.01米) 222磅(101公斤) 密尔沃基雄鹿
PF 9 傑拉米·格蘭特 1994年3月12日 6英尺8英寸(2.03米) 210磅(95公斤) 底特律活塞
SF/PF 10 傑森·塔圖姆 1998年3月3日 6英尺8英寸(2.03米) 210磅(95公斤) 波士顿凯尔特人
C 11 贾维尔·麦基[ii] 1988年1月19日 7英尺0英寸(2.13米) 210磅(95公斤) 丹佛掘金
PG/SG 12 朱·哈勒戴 1990年6月12日 6英尺5英寸(1.96米) 205磅(93公斤) 密尔沃基雄鹿
PF/C 13 巴姆·阿德巴約 1997年7月18日 6英尺9英寸(2.06米) 255磅(116公斤) 迈阿密热火
PF 14 卓雷蒙·格林 1990年3月4日 6英尺6英寸(1.98米) 230磅(100公斤) 金州勇士
SG 15 德文·布克 1996年10月30日 6英尺5英寸(1.96米) 206磅(93公斤) 菲尼克斯太阳

主教練

助理教練

  1. ^ 最初名單由布萊德利·比爾入選,但布萊德利·比爾在進行了三場熱身賽後觸發美國男籃訓練營的健康與安全協議,最終改由凱爾登·約翰遜遞補入選。
  2. ^ 最初名單由凯文·乐福入選,但由於他的右小腿傷患仍未完全康復而選擇退出比賽,最終改由贾维尔·麦基遞補入選。
賽事 日期 比分 對方 分差
預賽第1場 2021年7月25日 76:83 法國 -7
預賽第2場 2021年7月28日 120:66 伊朗 +54
預賽第3場 2021年7月31日 119:84 捷克 +35
半準決賽 2021年8月3日 95:81 西班牙 +14
準決賽 2021年8月5日 97:78 澳大利亞 +19
金牌戰 2021年8月7日 87:82 法國 +5

2022年美洲盃籃球賽,美国篮协并未安排「梦之队」出战,而是以NBA发展联盟球员为班底组建了一支球队。美国队连胜3场闯入4强赛。半决赛,美国队以73-82不敌阿根廷队。随后的季军争夺战,美国队以84-80险胜加拿大队,順利取得世界盃籃球賽的參賽資格。

为了备战2023年世界盃籃球賽及2024年巴黎奥运会,美国队于2021年12月宣布换帅,由金州勇士主教练史蒂夫·科尔取代圣安东尼奥马刺主教练格雷格·波波维奇担任美国队主教练,执教时间为2022年至2024年。

菲印日世界盃美國國家男子籃球隊名單
球員 教練團
位置 # 姓名 出生日期 身高 體重 來自
PG/SG 4 泰瑞澤·哈里伯頓 2000年2月29日 6英尺5英寸(1.96米) 185磅(84公斤) 印第安纳步行者
SG/SF 5 米卡爾·布里吉斯 1996年8月30日 6英尺6英寸(1.98米) 209磅(95公斤) 布鲁克林篮网
SF/PF 6 卡麥隆·強森 1996年3月3日 6英尺8英寸(2.03米) 210磅(95公斤) 布鲁克林篮网
SF 7 班頓·恩格林 1997年9月2日 6英尺8英寸(2.03米) 190磅(86公斤) 新奥尔良鹈鹕
PF 8 保罗·班凯罗 2002年11月12日 6英尺10英寸(2.08米) 250磅(110公斤) 奥兰多魔术
PF/C 9 鮑比·波提斯 1995年2月10日 6英尺11英寸(2.11米) 250磅(110公斤) 密尔沃基雄鹿
SG 10 安東尼·愛德華茲 2001年8月5日 6英尺4英寸(1.93米) 225磅(102公斤) 明尼苏达森林狼
PG 11 杰伦·布伦森 1996年8月31日 6英尺2英寸(1.88米) 190磅(86公斤) 纽约尼克斯
SG/SF 12 喬許·哈特 1995年3月6日 6英尺4英寸(1.93米) 215磅(98公斤) 纽约尼克斯
PF/C 13 小杰倫·傑克森 1999年9月15日 6英尺10英寸(2.08米) 242磅(110公斤) 孟菲斯灰熊
C 14 沃克·凱斯勒 2001年7月26日 7英尺0英寸(2.13米) 245磅(111公斤) 犹他爵士
SG 15 奧斯汀·里夫斯 1998年5月29日 6英尺5英寸(1.96米) 197磅(89公斤) 洛杉矶湖人

主教練

助理教練

賽事 日期 比分 對方 分差
預賽第1場 2023年8月26日 99:72 新西兰 +27
預賽第2場 2023年8月28日 109:81 希腊 +28
預賽第3場 2023年8月30日 110:62 约旦 +48
複賽第1場 2023年9月1日 85:73 蒙特內哥羅 +12
複賽第2場 2023年9月3日 104:110 立陶宛 -6
半準決賽 2023年9月5日 100:63 義大利 +37
準決賽 2023年9月8日 111:113 德国 -2
季軍戰 2023年9月10日 118:127 加拿大 -9

美國國家男子籃球隊在2023年世界盃籃球賽上雖然只取得了第四名,但仍憑着美洲區國家前2名的位置,直接獲得巴黎奧運資格。2024年1月,美國男子籃球隊公佈了2024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41名球員的初步入圍名單。在4月中確定最終12人名單,由勒布朗·詹姆斯(39歲)、史蒂芬·柯瑞(36歲)、凱文·杜蘭特(35歲)等人所組成的復仇者聯盟。在七月初因科懷·雷納德傷勢疑慮退出,由波士頓塞爾提克後衛德瑞克·懷特接替。最終以全勝之姿成功衛冕奧運金牌,完成奧運五連霸,並且凱文·杜蘭特也拿下個人第四面奧運金牌。

巴黎奧運會美國國家男子籃球隊名單
球員 教練團
位置 # 姓名 出生日期 身高 體重 來自
PG 4 史蒂芬·柯瑞 1988年3月14日 6英尺2英寸(1.88米) 185磅(84公斤) 金州勇士
SG 5 安東尼·愛德華茲 2001年8月5日 6英尺4英寸(1.93米) 225磅(102公斤) 明尼蘇達灰狼
SF/PF 6 勒布朗·詹姆斯 1984年12月30日 6英尺9英寸(2.06米) 250磅(110公斤) 洛杉磯湖人
SF/PF 7 凱文·杜蘭特 1988年9月29日 6英尺10英寸(2.08米) 225磅(102公斤) 鳳凰城太陽
PG/SG 8 德瑞克·懷特[i] 1994年7月2日 6英尺4英寸(1.93米) 190磅(86公斤) 波士頓塞爾提克
PG/SG 9 泰瑞澤·哈里伯頓 2000年2月29日 6英尺5英寸(1.96米) 185磅(84公斤) 印第安納溜馬
SF/PF 10 傑森·塔圖姆 1998年3月3日 6英尺8英寸(2.03米) 205磅(93公斤) 波士頓塞爾提克
C 11 喬爾·恩比德 1993年3月16日 7英尺0英寸(2.13米) 280磅(130公斤) 費城七六人
PG/SG 12 朱·哈勒戴 1990年6月12日 6英尺3英寸(1.91米) 229磅(104公斤) 波士頓塞爾提克
PF/C 13 巴姆·阿德巴約 1997年7月18日 6英尺9英寸(2.06米) 225磅(102公斤) 邁阿密熱火
PF/C 14 安東尼·戴維斯 1993年3月11日 6英尺10英寸(2.08米) 253磅(115公斤) 洛杉磯湖人
SG 15 德文·布克 1996年10月30日 6英尺5英寸(1.96米) 206磅(93公斤) 鳳凰城太陽

主教練

助理教練

  1. ^ 最初名單由科懷·雷納德入選,但後來因傷勢疑慮而退隊,最終改由德瑞克·懷特遞補入選。
賽事 日期 比分 對方 分差
預賽第1場 2024年7月28日 110:84 塞爾維亞 +26
預賽第2場 2024年7月31日 103:86 南蘇丹 +17
預賽第3場 2024年8月3日 104:83 波多黎各 +21
半準決賽 2024年8月6日 122:87 巴西 +35
準決賽 2024年8月8日 95:91 塞爾維亞 +4
金牌戰 2024年8月10日 98:87 法國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