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德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上天有好生之德
美德(拉丁语virtus,古希腊语:ἀρετή “arete”,英語:virtue)是道德上的卓越。 美德被认为是善在道德上体现出来的特质或者品质,因此美德被视为美好原则和道德的基础。 个人美德被视为是促进和实现集体以及个人伟大的特性。
源自于柏拉图的四个经典的基本美德(枢德)是:节制,审慎,勇气和正义。
美德指美好的品德,優良的品質、情操和行為,是每一個人都應該培養的優點。一個富有美德的人,是一個有氣質的人,被稱為有涵養,有內在美。
優美的德性。
史記·卷二十三·禮書:「洋洋美德乎!宰制萬物,役使群眾,豈人力也哉?」
魏書·卷五十·尉元傳:「若不屈從高謨,復何以成其美德也。」
劣行﹑惡習
美德包含許多方面,有從正面列舉數算的,也有從負面描述的(不甚麼、不甚麼)。本文盡量嘗試從正面列舉,如誠實、勤奮、恭敬、節儉、端莊、愛心、準時、寬容、饒恕、和藹等。
- 孔子、孟子講忠、孝、仁、義、禮、智等。孟子談論四端說:「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中庸》所講的三達德為智、仁、勇。
- 中国画裏的梅、蘭、竹、菊各被賦予了美德的象徵:梅代表堅毅、忍耐,蘭代表高雅、文靜,竹代表忠貞、正直、謙虛,菊代表真誠、樸素。
- 孔融讓梨的故事家喻戶曉,歌誦孔融對其哥哥謙讓的美德。
在古埃及文明中,马特 (Maat)或马阿特( Ma‘at)(发音被认为是 [muʔ.ʕat])也会被拼写为māt 或 mayet,是古埃及的真理,平衡,秩序,法律,道德和正义的概念。马特也被人格化为一个女神,该女神掌管星星,季节,以及凡人们和神灵们的行为。在创世的时刻,神灵们从混乱中建立了宇宙的秩序。马特(意识形态)的对立面是伊斯菲特(Isfet),伊斯菲特象征着混乱,谎言和不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