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wiktionary.org

维基词典:啤酒馆/2018档案 - 维基词典,自由的多语言词典

為了要替换Tidy,在Linter分类中有少于10个高优先级错误,因此此wiki将于1月31日切换为使用Remex解析库。Tidy将于2018年中期移除。參見PhabricatorMediawiki。--Xiplus讨论2018年1月17日 (三) 05:25 (UTC)[回复]

參考中文維基教科書,現提議開放「移动页面时不在原页面创建重定向⧼suppressredirect⧽」予自動確認用戶,然而本站自動確認用戶門檻為註冊滿四日,與中文維基百科門檻,註冊滿七日,編輯滿五十次,相距甚遠,是故有以下提議︰

  • 一、更動自動確認門檻,改為註冊滿七日,編輯滿十次
  • 二、將權限「移动页面时不在原页面创建重定向⧼suppressredirect⧽」加至自動確認用戶組

另外,偶然本站會需要大規模操作,所以建議引入「機械人用戶」。此用戶組會有權限「被视为自动化过程⧼bot⧽」,容許管理員按需要授予自己及用戶。引入以後,如遇上大規模操作,則可以使用此權限,以防止沖刷最近更改。另外,亦會容許持權者自行除權。以上。--J.Wong 2018年1月21日 (日) 06:55 (UTC)[回复]

(+)支持,減少管理員站務並方便其他人協助大量站務工作。--Xiplus讨论2018年2月12日 (一) 06:56 (UTC)[回复]
已提案至phabricator。--J.Wong 2018年2月12日 (一) 07:13 (UTC)[回复]
已經落實。--J.Wong 2018年2月16日 (五) 01:58 (UTC)[回复]

请帮管理员解封IP,解封原因为警告:请不要进行破坏性(VOA)编辑,否则会封禁IP,解封目标为101.86.89.233,目标URL为zh.wikibooks.orgzh.wikiquote.orgzh.wikisource.org—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Assoc對話貢獻)加入。

翻查紀錄,未見有封禁。--J.Wong 2018年1月27日 (六) 07:07 (UTC)[回复]

请帮其他wiki的管理员解封IP,解封原因为警告:请不要进行破坏性编辑,否则会封禁IP,解封目标为101.86.89.233,目标URL为zh.wikibooks.orgzh.wikiquote.orgzh.wikisource.org。 --Assoc讨论2018年1月27日 (六) 07:23 (UTC)[回复]

請於個別維基進行報告。R96340讨论2018年1月27日 (六) 07:24 (UTC)[回复]

由管理员执行。 --Assoc讨论2018年1月27日 (六) 07:40 (UTC)[回复]

请求管理员创建User:User1395页面,内容为{{indefblockeduser}}

添加白名单并移除黑名单列表:

.*天主.* <autoconfirmed|noedit> #傀儡破壞,暫時
.*耶.* <autoconfirmed|noedit> #傀儡破壞,暫時
.*基督.* <autoconfirmed|noedit> #傀儡破壞,暫時
.*上帝.* <autoconfirmed|noedit> #傀儡破壞,暫時
.*[聖圣].*[母經経经人事體体].* <autoconfirmed|noedit> #傀儡破壞,暫時
.*[教敎].* <autoconfirmed|noedit> #傀儡破壞,暫時 (whitelist避免過度封鎖)
.*宗.* <autoconfirmed|noedit> #傀儡破壞,暫時 (whitelist避免過度封鎖)
.*西化.* <autoconfirmed|noedit> #傀儡破壞,暫時
.*[義义]和[團团団].* <autoconfirmed|noedit> #傀儡破壞,暫時
\d{1,2}月\d{1,2}日 <autoconfirmed|noedit> #新用户添加自我信息重灾区
火炎之[纹紋]章 <autoconfirmed|noedit> #新用户加入非百科内容,暂时
.*汕.*大.* <autoconfirmed|noedit> # 致汕头大学的学生们:请到维基新闻发表新闻。
.*至.*[誠诚].* <autoconfirmed|noedit> # 致汕头大学的学生们:请到维基新闻发表新闻。
.*英.*[語语].* <autoconfirmed|noedit> # 致汕头大学的学生们:请到维基新闻发表新闻。

--Fanjiayi讨论2018年2月10日 (六) 04:42 (UTC)[回复]

何謂白名單?R96340讨论2018年2月10日 (六) 04:46 (UTC)[回复]

我在将中文维基文库的各个文字添加万维码信息的时候,发现除了汉字和韩文以外,其他大量的字符在模块:Unicode data上都没有对应的信息,因此当我在这些词条上加入万维码信息的时候总会出错(诸如出现<U+xxxx>、跳出红字等情况)。在此我强烈要求更新模块:Unicode data的字符信息。Albert Micah Hang讨论2017年12月9日 (六) 18:35 (UTC)[回复]

维基词典的诸位大家好,目前呢Bluedeck正在开发一个处理封禁申诉的工单系统。英文维基百科一直在使用UTRS系统,但是据我所知中文计划并没有相应的网站。因此我想弄一个,称为Unblock-zh。由于这一套系统可以给许许多多的维基媒体计划使用,所以我想问问大家有兴趣使用这个系统吗?技术上的细节在这里能够找到Bluedeck 2018年1月11日 (四) 18:31 (UTC)[回复]

沒所謂啦。有也是好的,不過首先要此系統面世。--J.Wong 2018年1月12日 (五) 07:11 (UTC)[回复]

這是个比較爛旳模板,和英文維基詞典的比差了很多。應用旳頁面也不廣,才二百不到。是否可以全面弃用此模板?--Wargaz讨论2018年1月14日 (日) 03:50 (UTC)[回复]

我也这么觉得。这模板信息不全,而且不够美观。如果要弃用的话还得先整理一下还在使用这个模板的词条。Sayonzei讨论2018年1月14日 (日) 06:38 (UTC)[回复]
  1. 弗里西语 指向的是“Frisian languages”,也就是说是一支/一组语言而不是一个语言。西弗里西语 指向的是单个语言。
  2. 但是目前两个分类均存在,而且英语维基词典的分类链接到的中文分类是分类:弗里西语,但是West Frisian language又不是一组语言而是单个语言。
  3. 模板:-fy- 上写的是“西弗里斯兰语”。
  4. 分类:弗里西语是全空的。

以下是维基词典发来的邮件:

亲爱的SolidBlock,
Wiktionary上的 Wiktionary:啤酒馆 页面已经在 2018年2月8日 (星期四) 被
Sayonzei 进行了 被改变 操作, 请前往
https://zh.wiktionary.org/wiki/Wiktionary:%E5%95%A4%E9%85%92%E9%A6%86
查看最新版本.
要浏览此次更改,请参见https://zh.wiktionary.org/w/index.php?title=Wiktionary:%E5%95%A4%E9%85%92%E9%A6%86&diff=next&oldid=5351477
查看您上次访问後的所有更改请访问
https://zh.wiktionary.org/w/index.php?title=Wiktionary:%E5%95%A4%E9%85%92%E9%A6%86&diff=0&oldid=5351477
。

注意到,最后一个链接前面的“后”还是繁体的。第二句就开始显得很怪了。感觉这个邮件内容需要重新调整一下,其他wiki发来的邮件都没有这么怪。--SolidBlock讨论2018年2月8日 (四) 08:57 (UTC)[回复]

“被改变”是MediaWiki:Changed,直接删掉用 Translatewiki 的“更改”也比这个好,中文维基就是这么干的。最后一行是MediaWiki:Enotif lastvisited,其他维基应该用的都是Translatewiki的版本。 --WhitePhosphorus讨论2018年2月8日 (四) 09:03 (UTC)[回复]
建议直截了当将MediaWiki:Enotif_body等页面删了,这样应该能够自动采用translatewiki的版本。--SolidBlock讨论2018年2月8日 (四) 09:05 (UTC)[回复]
(+)支持刪了。--Xiplus讨论2018年2月17日 (六) 07:55 (UTC)[回复]

个人建议把变格模板弄成和英语维基词典一样可折叠,最近发现有些语言(比如匈牙利语)的变格模板太长,会直接通到下一个语言章节里面,而且变格模板一直放在最右侧也会妨碍阅读。Sayonzei讨论2018年2月12日 (一) 03:18 (UTC)[回复]

(+)支持,並且實際修改了一個。事實上不僅僅是通道下一個語言章節的問題,還有如果變格模板在前(單純在前或者比如同形異義詞),難以引導到同一語言之後的內容。-- Mkpoli讨论2018年2月14日 (三) 11:27 (UTC)[回复]

我發現Wiktionary:格式手冊存在一些問題

  1. 沒有像維基百科那樣的快捷方式(參見w:Wikipedia:格式手冊,例如WP:STYLE等等)。
  2. 同義詞和反義詞無論在漢語還是週邊語言中,均採「」字,而不是該頁面所使用的「」。儘管當前頁面不是一個指引,我不太清楚是不是可以在還沒有共識前(甚至我不知道在哪裏有關於這個頁面或內容的討論)直接修改一個有成爲指引潛力的頁面。
  3. 我印象中中文維基詞典中有一個頁面,內容和Wiktionary:格式手冊一致,均是以指引編輯風格爲目的,並且其內容相比Wiktionary:格式手冊更加豐富(我記得其中有涉及同形異源詞的寫法,並且建議了一個比較醜陋的方式,即
    ===語源===(1)===語源===(2)
    )。我不記得那個頁面的名稱了,知情者望告知,以求證是否是我記憶出現了偏差。假設我的記憶沒錯,真的存在這麼一個頁面,那麼至少相比於Wiktionary:格式手冊沒有那麼容易找到,不知道是否可以將之提到更明顯的位置。
  4. 該當頁面提供的指引比較不恰當,因爲同一個語言中同形的詞,異源或異義的情況並不少見。日語維基詞典的做法是這樣的:
 な
 ==日本語==
 ===名詞:名===
 ====関連語====
 ====複合語====
 ===名詞:菜===
 ===助詞===
 ====語源====
 ===接尾辞===
這個做法我認爲相對比較可取,不過也有一些問題,待進一步討論,這裏就先不展開了 -- Mkpoli讨论2018年2月12日 (一) 10:09 (UTC)[回复]
補充:我找到印象中的頁面了,是「Wiktionary:佈局解釋」-- Mkpoli讨论2018年2月14日 (三) 10:59 (UTC)[回复]

當前編輯摘要的快捷輸入選項是這樣的:(請簡要描述您所作出的修改,或選擇:新詞典修飾語句修正筆誤內容擴充排版內部連結分類消歧義維基化

我認爲這個需要修改一下:

  • 「新詞典」→「新詞條?新條目?新頁面?」
  • 將「內容擴充」細化爲「添加例句」「添加義項」「添加變格」等等(我列出來以後發現這一點的必要性值得懷疑)
  • 添加「修正錯誤」
-- Mkpoli讨论2018年2月14日 (三) 11:11 (UTC)[回复]
(+)支持。“新词典”看起来总有点怪怪的,应该改一改。{{{1}}}“修正错误”我觉得把“修正笔误”替代即可。Sayonzei讨论2018年2月19日 (一) 11:09 (UTC)[回复]

编辑时符号栏(“发布更改”那几个按钮下面)第一行后面有一个“{{subst:藏新}}”,一直以来不知道有什么用,今天发现原来是藏语模板之一。不过在符号栏里放一个藏语模板会不会有点奇怪?(而且我估计也没人会用)Sayonzei讨论2018年2月19日 (一) 11:09 (UTC)[回复]

我注意到維基詞典沒有像維基百科的

[[U:User1]][[T:Template1]]

這樣的名字空間縮寫,感覺有些不方便。 -- Mkpoli讨论2018年3月2日 (五) 06:01 (UTC)[回复]

Wiktionary:方针与指引這一頁面似乎即使沒有成爲真正指引的內容和還未創建的內容都有所鏈接,那麼Wiktionary:佈局解釋這麼重要的內容,我認爲也應該列入其中。 -- Mkpoli讨论2018年3月2日 (五) 08:14 (UTC)[回复]

无条件(+)支持!--Liuxinyu970226讨论2018年3月6日 (二) 14:40 (UTC)[回复]

提议对Wiktionary引入名字空间缩写重定向,例如WT:XYZ会自动变成Wiktionary:XYZ。--180.164.236.244 2018年3月15日 (四) 11:01 (UTC)[回复]

(+)支持可以减少某些地方的代码维护难度。--Liuxinyu970226讨论2018年4月7日 (六) 15:08 (UTC)[回复]

中文维基词典还没有正式的副标题(如维基百科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维基教科书的“自由世界,自由读本”),故再次征集。欢迎各位维基人提出自己的想法,并参与讨论和投票。--180.164.236.244 2018年3月16日 (五) 12:00 (UTC)[回复]

能否删除alphanumeric character set, alphameric character setUser:Sz-iwbot/Unihan/聾。--180.164.236.244 2018年3月17日 (六) 01:48 (UTC)[回复]

完成。--116.237.19.41 2018年3月26日 (一) 07:49 (UTC)[回复]

请求解除保护

  • 页面:附录:国家
  • 解除保护理由:已保护一段时间

--116.237.19.41 2018年3月26日 (一) 08:18 (UTC)[回复]

请求移动Appendix:"n"的變體附录:"n"的變體,原因:Appendix不在中文站的名字空间内。--Sayonzei讨论2018年4月16日 (一) 14:13 (UTC)[回复]

完成。R96340讨论2018年4月16日 (一) 14:26 (UTC)[回复]

建議對Template、Template talk、Module、Module talk這四個名字空間停用區分大小寫,這樣對於輸入首字母大小寫不同時將會視為同一個頁面(例如Template:spp自動變成Template:Spp),在模板及模組的使用上,將不用建立首字小寫的重定向,會方便許多,其他名字空間維持現狀。目前所有名字空間的首字大小寫設定可見這裡。相關頁面:mw:Manual:$wgCapitalLinkOverrides/zh--Xiplus讨论2018年2月10日 (六) 07:38 (UTC)[回复]

贊同。--J.Wong 2018年2月11日 (日) 03:18 (UTC)[回复]
赞同。Sayonzei讨论2018年2月12日 (一) 03:18 (UTC)[回复]

預先處理:



本案已全數處理完畢。--Xiplus讨论2018年8月8日 (三) 02:51 (UTC)[回复]

Hello all,

(Sorry for writing in English. Feel free to translate this message below.)

One year ago, the Wikidata team started deploying new automatic interwiki links for Wiktionaries. Today, the links for the main namespace are automatically displayed by a Mediawiki extension, and the links for other namespaces are stored in Wikidata. You can find the documentation here (feel free to help translating it in your language).

We would like to know if you encountered problems with the system, if you would have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improvements. This could be for example:

  • Some automatic links don’t work as expected
  • Some problems you encountered with entering links (for non-main namespace) in Wikidata
  • Some new features you’d like to have, related to links

To give feedback, you have two options:

  • Let a message on this talk page
  • Let a message here. If you do so, please mention me with the {{ping}} template, so I can get a notification.

Our preferred languages are English, French and German, but you can also let a message in your own language if you feel more comfortable with it.

I’m looking forward for your feedback! Lea Lacroix (WMDE) 2018年4月24日 (二) 10:23 (UTC)[回复]

机器人User:Wjcdbot现时已不再活跃,但先前曾进行一些错误的操作,如Special:Diff/3431889Special:Diff/3432190。我没能找出问题的规律,故先提报于此。——Arnie97讨论2018年4月28日 (六) 11:15 (UTC)[回复]

先修復一些我能找到的了。--Xiplus讨论2018年12月20日 (四) 14:05 (UTC)[回复]

From May 8, AdvancedSearch will be available as a beta feature in your wiki. The feature enhances the search page through an advanced parameters form and aims to make existing search options more visible and accessible for everyone. AdvancedSearch is a project by WMDE Technical Wishes. Everyone is invited to test the feature and we hope that it will serve you well in your work!

Birgit Müller (WMDE) 2018年5月7日 (一) 14:53 (UTC)[回复]

Hello,

Sorry for writing in English. Feel free to translate the content of this message below.

After several years discussing about it, and one year of development and discussion with the communities, the development team of Wikimedia Germany has now released the first version of lexicographical data support on Wikidata.

Since the start of Wikidata in 2012, the multilingual knowledge base was mainly focused on concepts: Q-items are related to a thing or an idea, not to the word describing it. Starting now, Wikidata stores a new type of data: words, phrases and sentences, in many languages, described in many languages. This information will be stored in new types of entities, called Lexemes, Forms and Senses.

The goal of lexicographical data on Wikidata is to provide a structured and machine-readable way to describe words and phrases in multiple languages, stored in a same place, reusable under CC-0. In the near future, this data will be available for Wiktionaries and other projects to reuse, as much as you want to.

For now, we’re at the first steps of this project: the new data structure has been released on Wikidata, and we’re looking for people to try it, and give us feedback on what is working or not. Participating to this project is the opportunity for you to have a voice in it, to make sure that your needs and requests are taken in account very early in the process, and to start populating Wikidata with words in your language!

Here’s how you can try lexicographical data on Wikidata:

  • First of all, if you’re not familiar with the data model, I encourage you to have a look at the documentation page. If you’re not familiar with Wikidata at all, I suggest this page as a start point.
  • You can also look at the Lexemes that already exists (search features will be improved in the future).
  • When you feel ready to create a word, go on d:Special:NewLexeme.
  • If some properties that you need are missing, you can suggest them on this page (if you’re not sure how to do it, just let a message on the talk page and someone will help you).
  • The main discussion page is d:Wikidata:Lexicographical data. Here, you can ask for help, suggest ways to organize the data, but also leave feedback: if you encounter any bug or issue, let us know. We’re looking especially to know what are the most important features for you to be worked on next.

In any case, feel free to contact me if you have a question or problem, I’ll be very happy to help.

Cheers, Lea Lacroix (WMDE) 2018年5月23日 (三) 12:20 (UTC)[回复]

有关移动网络上页面问题的更新

请帮助翻译至您的语言 大家好。读者网络团队近期开始工作于揭示移动网站上有问题的模板。目前,有关页面内容问题的详情基本在移动网站上隐藏。这导致读者不重视阅读的页面可靠性。此项目的目标是要改进移动网络上条目中特定问题的意识程度。我们将通过更改可视化页面问题样式来做到这一点。

因此,我们草拟了项目设计和实现提案。我们也会进行提议设计的用户测试。测试到目前为止都有积极反应。这是我们了解到的快速摘要:

  • 新处理方法增加了页面问题的意识程度与参与。特别是当他们在更可评价/鉴定的模式下。
  • 页面问题为读者带来意义,这样他们了解应做什么
  • 读者关心页面问题,并重视它们
  • 读者压倒性地积极参与维基百科有关了解页面问题的计划

我们的下一步是开始实施这些更新。我们希望了解在开始开发前,您所拥有的任何关心、想法和建议。请访问项目页面,我们有更多信息和模型说明这看起来像什么。请在讨论页留下反馈

CKoerner (WMF) (talk) 2018年6月12日 (二) 20:58 (UTC)[回复]

2018年7月10日 (二) 19:20 (UTC)

Template:Langhd 莫名其妙就消失了,删除日志里面也找不到。现在一些使用了含Template:Langhd 的模板(如Template:-en-)已经无法正常显示。前几天Template:Also 也不见了,想问一下为什么会这样。--Sayonzei讨论2018年7月26日 (四) 15:30 (UTC)[回复]

@Sayonzei已修復。--Xiplus讨论2018年7月27日 (五) 00:32 (UTC)[回复]
感谢!--Sayonzei讨论2018年7月27日 (五) 04:46 (UTC)[回复]

(请帮助翻译至您的语言)

各位好,

為了加強保障一眾讀者及編者,CSS/JS編輯權分配已經變改。(該等頁面包括MediaWiki:Common.cssMediaWiki:Vector.js所含代碼會為用戶瀏覽器所執行。)新用戶組interface-admin已經建立。 由今日起計,四週之後,將會只有此用戶組成員方能編輯並非其所擁有之CSS/JS頁面(即任何位於MediaWiki:名字空間或其他用戶子頁下,結尾為.css.js之頁面)。

有關本次修訂所欲為何,詳情見此

請將有需要編輯CSS/JS者添加到新用戶組(行政員或監管員可一如授予管理員權限般添加此權限)。 此權限風險其高;一旦心懷不軌者或黑客劫持不慎介面管理員帳號,後果可以非常嚴重,甚至遠超管理員濫用權限所帶來之後果。請只授予有需要用戶,該用戶亦應受社群信任,及遵受基本密碼及電腦保安操守。(例如︰使用高強度密碼、不重用密碼、盡可能地使用雙重驗證、不在器材上安裝來歷不明軟件、使用防毒軟件如果此為該作業系統標準程序)。

感謝。
Tgr (talk) 2018年7月30日 (一) 18:30 (UTC) (由全域訊息發送[回复]


如上,8/27起管理員將無法編輯CSS/JS頁,我新建了Wiktionary:申请成为界面管理员並申請擔任該職務,目前暫行標準根據meta介紹頁面,另外根據該介紹頁建議至少有2位擔任介面管理員,邀請有能力的人一同參與,同時也邀請各位可對申請發表意見,謝謝。--Xiplus讨论2018年8月12日 (日) 14:37 (UTC)[回复]
Screenshot of the Hub view

Sorry for writing this message in English. Feel free to help translate it below.

Hello all,

A few months ago, we asked you for feedback about Cognate, the system allowing interwikilinks between Wiktionaries (on main namespace). Several community members gave some suggestions, one of them was to provide statistics about these interwikilinks.

The Wikidata team is pleased to present you the Wiktionary Cognate Dashboard, a website presenting a lot of interesting information about how Wiktionaries are connected to each others. You can find there, for example:

  • the most interlinked Wiktionary entries not having a page on your Wiktionary
  • the number of interlinks between each possible pair of Wiktionaries
  • visualizations of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different Wiktionaries

To learn more about the tool, you can have a look at the documentation (please help us translating it in your language!). The interface of the tool itself can also be translated in other languages by using this page.

If you find a bug, please let a 意見 on this Phabricator task or ping me onwiki. Thanks a lot, Lea Lacroix (WMDE) 2018年8月14日 (二) 13:08 (UTC)[回复]

(请帮助翻译至您的语言)

Hi all,

as announced previously, permission handling for CSS/JS pages has changed: only members of the interface-admin (界面管理员) group, and a few highly privileged global groups such as stewards, can edit CSS/JS pages that they do not own (that is, any page ending with .css or .js that is either in the MediaWiki: namespace or is another user's user subpage). This is done to improve the security of readers and editors of Wikimedia projects. More information is available at Creation of separate user group for editing sitewide CSS/JS. If you encounter any unexpected problems, please contact me or file a bug.

Thanks!
Tgr (talk) 2018年8月27日 (一) 12:40 (UTC) (via global message delivery)[回复]

部分使用{{Template:國音}}的詞條出現問題,計有長壽醋栗失望命儔嘯侶等,上述頁面的<div class="NavFrame" ... </div>變成了<diü class="NaüFrame" ... </diü>,在下沒找到問題點,希望有人可以幫忙。--  ฅ • ω • ฅ 2018年9月6日 (四) 11:51 (UTC)[回复]

不應該加在 汉语拼音 這個參數,而是 國 這個參數吧?--Xiplus讨论2018年9月6日 (四) 12:03 (UTC)[回复]
原來只是編者筆誤啊,居然沒發現,在下真是犯蠢了w。但是居然會有「<diü>」這樣的標籤出現,還是很好奇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  ฅ • ω • ฅ 2018年9月7日 (五) 10:50 (UTC)[回复]
填在 汉语拼音 參數的內容會經過模块:Pinyin處理,直接進行單個字母的替換。--Xiplus讨论2018年9月7日 (五) 11:01 (UTC)[回复]

Read this message in another language • 请帮助翻译至您的语言

The Wikimedia Foundation will be testing its secondary data centre. This will make sure that Wikipedia and the other Wikimedia wikis can stay online even after a disaster. To make sure everything is working, the Wikimedia Technology department needs to do a planned test. This test will show if they can reliably switch from one data centre to the other. It requires many teams to prepare for the test and to be available to fix any unexpected problems.

They will switch all traffic to the secondary data center on Wednesday, 12 September 2018. On Wednesday, 10 October 2018, they will switch back to the primary data center.

Unfortunately, because of some limitations in MediaWiki, all editing must stop when we switch. We apologize for this disruption, and we are working to minimize it in the future.

You will be able to read, but not edit, all wikis for a short period of time.

  • You will not be able to edit for up to an hour on Wednesday, 12 September and Wednesday, 10 October. The test will start at 14:00 UTC (15:00 BST, 16:00 CEST, 10:00 EDT, 07:00 PDT, 23:00 JST, and in New Zealand at 02:00 NZST on Thursday 13 September and Thursday 11 October).
  • If you try to edit or save during these times, you will see an error message. We hope that no edits will be lost during these minutes, but we can't guarantee it. If you see the error message, then please wait until everything is back to normal. Then you should be able to save your edit. But, we recommend that you make a copy of your changes first, just in case.

Other effects:

  • Background jobs will be slower and some may be dropped. Red links might not be updated as quickly as normal. If you create an article that is already linked somewhere else, the link will stay red longer than usual. Some long-running scripts will have to be stopped.
  • There will be code freezes for the weeks of 10 September 2018 and 8 October 2018. Non-essential code deployments will not happen.

This project may be postponed if necessary. You can read the schedule at wikitech.wikimedia.org. Any changes will be announced in the schedule. There will be more notifications about this. Please share this information with your community. /User:Johan(WMF) (talk)

2018年9月6日 (四) 13:33 (UTC)

{{-en-}}在添加词性时,最多只能添加两个词性,超过时就只会显示第一个词性(例如,输入{{-en-|n|a|v}}时,下方分类只会显示Category:英语名词)。由于{{-en-}}现时处于保护状态无法编辑,故在此提出,希望管理员能帮忙修改一下。--Sayonzei讨论2018年10月2日 (二) 05:31 (UTC)[回复]

該怎麼修改?--Xiplus讨论2018年10月14日 (日) 11:54 (UTC)[回复]
@Xiplus似乎已經恢復正常,不用再修改了。--Sayonzei讨论2018年10月21日 (日) 04:23 (UTC)[回复]

範例編輯請見Special:用户贡献/A2093064-bot,此同時請求機器人許可及權限。--Xiplus讨论2018年10月14日 (日) 11:58 (UTC)[回复]

已獲取權限,且相關工作已處理完。--Xiplus讨论2018年11月2日 (五) 09:39 (UTC)[回复]

近期逛英语站的时候发现en:燐酸en:茘枝没有在中文站创建,欲创建时却发现似乎无法创建:在浏览器上方的地址栏和网站内的搜索栏输入此二词条名,会显示为中文用字的磷酸荔枝。但是作为单字有词条存在,含燐酸二字的词条也有存在([1]),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样的问题出现,希望有人做出解释,并提供解决的方法。--Sayonzei讨论2018年11月5日 (一) 13:53 (UTC)[回复]

因為繁簡轉換,所以有點類似重定向。但仍可以利用這種連結來建立。--Xiplus讨论2018年11月6日 (二) 00:46 (UTC)[回复]
感谢!打算今天就去创建。--Sayonzei讨论2018年11月6日 (二) 03:23 (UTC)[回复]

中文维基词典是否有维基百科那样的Wikipedia:宣告(Wiktionary:宣告)之类的页面?--Leiem讨论2018年11月10日 (六) 05:28 (UTC)[回复]

看到已经有的。Wiktionary:宣告。--Leiem讨论2018年11月10日 (六) 06:42 (UTC)[回复]

Special:需要的页面中,“查看(前50个 | 之后50次)(20 | 50 | 100 | 250 | 500)”的“之后50次”的次是不是写错了?之后50词?--Leiem讨论2018年11月13日 (二) 05:24 (UTC)[回复]

已刪除本地化界面文字。--Xiplus讨论2018年11月13日 (二) 05:36 (UTC)[回复]
感谢。--Leiem讨论2018年11月13日 (二) 11:00 (UTC)[回复]

更改某些模板在移动网络上的显示方式

请帮助翻译至您的语言

改进的例子

您好,

几周之后,读者网络团队将改变一些模板在移动网站上的外观。在查看条目时,我们会使这些模板更加引人注目。我们请求您帮助更新任何看起来不正确的模板。

什么样的模板?特别是模板,通知读者和贡献者有关文章内容的问题:文章中的文本和信息。例如模板:Unreferenced模板:More citations needed。现在,这些通知隐藏在文章标题下的链接后面。我们将格式化这些模板(通常是那些使用Template:Ambox或消息框模板的模板)来显示页面标题下的简短摘要。您可以点按“了解详情”链接以获取更多信息。

对于模板编辑,我们有关于如何制作适合移动设备的模板的一些建议以及迄今为止我们工作的文档

如果您对移动设备格式化模板有疑问,请在项目讨论页在P站提交任务,我们会帮助您。

谢谢您!

CKoerner (WMF) (talk) 2018年11月13日 (二) 19:35 (UTC)[回复]

高级搜索将成为11月28日维基上的默认功能。这个新界面允许您在搜索页面上执行专门搜索,即使您不知道任何搜索标记。高级搜索源自德国社区的技术愿望项目。它已经是德语、阿拉伯语、波斯语和匈牙利语维基百科的默认功能。此外,所有wiki的超过40000名用户都测试了测试版。欢迎在中央反馈页面上提供反馈。

Johanna Strodt (WMDE) (talk) 2018年11月26日 (一) 11:03 (UTC)[回复]

你好,抱歉我的中文不好。

您可能知道,有一个工具可以轻松地将翻译添加到維基詞典中。这个小工具已经存在于某些项目中(en.wiktfr.wikt等等)。

Skalman和我正在考虑创建一个適用於各個项目小工具,包括你的项目。我有几个问题想詢問:

  1. 你对这個工具感兴趣吗?
  2. 是否有人(最好是管理员)愿意合作來實現这样的小工具?

期待您的回音。 - Automatik讨论2018年12月2日 (日) 21:49 (UTC)[回复]

Original message in English
Interested by a translation editor for your project?

Hello, Sorry for my bad Chinese.

As you may know, there exists a gadget that allows to add translation to Wiktionary projects very easily. This gadget already exists on a few projects (en.wikt, fr.wikt, etc.).

Skalman and I are considering creating a gadget that would be suitable to various wiktionary projects, including yours. I have a few questions for you:

  1. Would you be interested in such a tool?
  2. Is there anyone (preferably a sysop) that would be up to cooperate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such a gadget?

Looking forward to hearing from you, --Automatik讨论2018年12月2日 (日) 21:49 (UTC)[回复]

Dear all,

Sorry for posting this message in English and last minute notification. The Tremendous Wiktionary User Group could send one representative to the Wikimedia Summit 2019 (formerly "Wikimedia Conference"). The Wikimedia Summit is an yearly conference of all organizations affiliated to the Wikimedia Movement (including our Tremendous Wiktionary User Group). It is a great place to talk about Wiktionary needs to the chapters and other user groups that compose the Wikimedia movement.

For context, there is a short report on what happened last year. The deadline is very close to 24 hrs. The last date for registration is 17 December 2018. As a last minute effort, there is a page on meta to decide who will be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user group to the Wikimedia Summit created.

Please feel free to ask any question on the wiktionary-l mailing list or on the talk page.

For the Tremendous Wiktionary User Group, -- Balajijagadesh 2018年12月16日 (日) 05:56 (UTC)[回复]

簡單來說就是把{{audio1}}移除,以及些微語法修正;不過想問其他空白的章節要不要移除?以及{{IPA}}等模板的內容似乎可以從其他語言的匯入,詢問各位看法。--Xiplus讨论2018年12月18日 (二) 14:34 (UTC)[回复]

我觉得空白章节是可以去掉的。至于IPA的内容,法语现在有{{fr-IPA}}可以使用,就是不知道是否每个词条都能用。其他语言的IPA模板运作不太熟悉。--Sayonzei讨论2018年12月18日 (二) 14:44 (UTC)[回复]
另外一個問題,{{-pron-}}這種模板是否應該替換引用?--Xiplus讨论2018年12月20日 (四) 14:39 (UTC)[回复]
(+)傾向支持替换,方便编辑者编辑小节内容。--Sayonzei讨论2018年12月20日 (四) 14:47 (UTC)[回复]
@Xiplus请问能否将单独存在的词源替换为小节===词源===?--Sayonzei讨论2018年12月21日 (五) 04:32 (UTC)[回复]
好。--Xiplus讨论2018年12月21日 (五) 05:18 (UTC)[回复]
全數清理完畢。--Xiplus讨论2019年1月4日 (五) 12:40 (UTC)[回复]

中文维基词典的巴别(Babel)一直比较混乱,希望有精力的用户能够帮忙改善一下。

  • 其他中文项目的巴别分类样式:语码 (+ 掌握程度) + 「使用者」。如zhbooks:b:Category:zh-0 使用者
  • 英语项目的巴别分类样式:「User」 + 语码(+ 掌握程度)。如enwikt:en:Category:User zh-4
  • 但是中文维基词典的巴别分类样式有别于这两个(全中文的),而且有{{Babel}}和{{#babel:}}两种巴别模板。
  • {{Babel}}的分类样式:语言名称 + (【掌握程度(水平)】) + 「使用者」。如:Category:英语(中级水平)使用者
  • {{#babel:}}的分类样式:语言名称 + (掌握程度) + 「使用者」。如:Category:英语(中级)使用者
  • 如此导致了两种分类并行的情况。而在每个类似分类的最上方的快速索引,全部链往{{Babel}}样式(含「水平」二字)的分类。
  • {{Babel}}的语言种类不够多,只有少数大众熟知的语言。就我而言,我的用户页使用{{#babel:}},就是因为粤语(zh-yue)在{{Babel}}里无法使用。
  1. 只保留一种巴别模板。使用另一种巴别模板的用户页全部替换掉。【如果留{{Babel}},则还要完善、更新完语言】
    • 如果可以的话,干脆直接把分类的样式和其他中文项目统一,不再用现在的全中文样式。
  2. 将另一种样式的分类全部删除/重定向。
  3. 改动巴别自动创建机器人。

有劳各位了。--Sayonzei讨论2018年12月23日 (日) 11:47 (UTC)[回复]

我一直都搞不清楚擴充功能{{#babel:}}所使用的模板要在哪裡修改。--Xiplus讨论2018年12月23日 (日) 15:13 (UTC)[回复]

爱是人类的一个重要主题,它通过不同的手势,仪式,节日在世界各地以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的文化和地区表达,并记录这种丰富和美丽情感的表达,我们需要你的帮助,以便我们分享和传播每个地区的文化深度,该地区人民的最佳的庆祝爱的方式。

Wiki Loves Love (WLL)是维基媒体共享的国际摄影比赛,主题爱初定于2月举行。

比赛的主要目标是通过人类文化多样性记录爱的证明,如纪念碑,仪式,温柔姿态的快照,以及用作爱的象征的杂项物品;来说明全球免费百科全书维基百科和其他维基媒体基金会(WMF)项目中的文章。

2019年迭代的主题是 庆祝,节日,仪式和爱的礼仪。

参与者页面上注册您的联盟会员或单独注册。

要了解有关比赛的更多信息,请查看我们的Commons 页面FAQs解答

这儿有些奖品可获得。希望看到你在今年2月与Wiki Loves Love一起传播爱!

亲切的问候,

Wiki Loves Love 团队

想象一下......所有爱的总和!


原文:Love is an important subject for humanity and it is expressed in different cultures and regions in different ways across the world through different gestures, ceremonies, festivals and to document expression of this rich and beautiful emotion, we need your help so we can share and spread the depth of cultures that each region has, the best of how people of that region, celebrate love.

Wiki Loves Love (WLL) is an international photography competition of Wikimedia Commons with the subject love testimonials happening in the month of February.

The primary goal of the competition is to document love testimonials through human cultural diversity such as monuments, ceremonies, snapshot of tender gesture, and miscellaneous objects used as symbol of love; to illustrate articles in the worldwide free encyclopedia Wikipedia, and other Wikimedia Foundation (WMF) projects.

The theme of 2019 iteration is Celebrations, Festivals, Ceremonies and rituals of love.

Sign up your affiliate or individually at Participants page.

To know more about the contest, check out our Commons Page and FAQs

There are several prizes to grab. Hope to see you spreading love this February with Wiki Loves Love!

Kind regards,

Wiki Loves Love Team

Imagine... the sum of all love!'

--MediaWiki message delivery讨论2018年12月27日 (四) 10:13 (UTC)[回复]